从荔波到镇远大约有公里,基本路线是先经榕麻、麻驾、兰海高速到麻江,然后转入沪昆、沿榕高速。沿榕高速镇远站所在的地方地势相当高,旅游大巴顺着盘山匝道盘旋而下,走了好几分钟,才来到镇远县城所在的海拔高度。
镇远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县政府驻舞阳镇。舞阳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镇远城。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从高角度看,整个古城颇似太极图。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贵州只有遵义和镇远入选。
进入镇远城,尽管城里的建筑已经是古今杂糅、历史遗存和现代装饰并存,但古今一致的建筑风格依然让浓浓的历史味道扑面而来。兴隆路在舞阳河的北岸,是镇远城贯通东西的主要干道,几乎与舞阳河并行。兴隆路两侧各种店铺林立,既有茶肆、客栈等传统买卖,也有手机店、超市等现代商家。但无一例外的是,临街的店面都进行了仿古装饰,让整条街形成了今昔混搭的风格。可能是镇远成比较小、街道都不是很宽、日常人流量不大的缘故,街上行驶的公共汽车都是小号的,短且窄。我留意了一下那些临街的店铺,发现其中真正的老房子并不多,那些承载了无数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的著名“民宅”大多深藏在不起眼儿的窄胡同里。土地紧张是“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依山拥水筑城的镇远就显得更为突出。房屋布局的高密度,催生了众多的窄胡同,让窄胡同成为镇远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这些窄胡同,有的窄到仅能容两人并行,但进到胡同深处,往往别有洞天,很可能一下子就撞到《儒林外史》中的什么名宅大院门前。
沿着兴隆路一直东行,就来到了舞阳河畔的大河关码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舞阳河竟然只是一条宽不过二十米的小溪,裸露的岸滩和随风而来的腥臭味,使人游兴大减。导游解释说:这几天正在清理河道,下游的堤坝一放水,这里的蓄水就没了。原以为只有北方缺水的城市才会建橡胶坝蓄水,没想到镇远这样的南方城市,也需要通过蓄水才能营造绿水绕城的意境。河对岸的山叫中和山,依山而建的几组雕梁画栋、灰墙黛瓦的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青龙洞。顺河西行,岸边的酒吧、咖啡吧、客栈鳞次栉比,抬眼有“李逵客栈”的招牌映入眼帘,让人忍俊不止。过“李逵客栈”不远右转,即是祝圣桥。细数祝圣桥的桥拱,发现又是七孔,看来当年在贵州七孔石桥是相当的流行。祝圣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明崇祯元年(年)方才竣工,前后历时差不多年,现存的桥是清雍正元年(年)修复的。据此算来,祝圣桥已经有近年的历史,与只有多年的小七孔桥相比,是实实在在的老爷爷。在祝圣桥第三和第四拱之间,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四年(年)的三层八角楼,名曰:魁星楼,又叫状元楼。楼上的一幅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道出了镇远在西南的重要交通地位。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祝圣桥成为西南大通道的骨干桥梁,大批满载的美式十轮大卡车由此通过,将经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送往抗日前线。跨过祝圣桥,来到青龙洞脚下,却被告知“例行维修,概不待客”。真是巧,“清理河道”和“维修”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都让我们遇上了。进不了山门,只好在外面远观。青龙洞的建筑采用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建筑技法,依山就势,硬是在悬崖上筑出了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楼阁洞天。青龙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是不同宗教同生共长、和谐相处的典范。从青龙洞的名字我们大致可以猜出,这里的“原住教”应该是道教。
在镇远,我连续三个晚上享用大套间的优待没能继续。鑫腾龙大酒店的位置相当不错,紧邻舞阳河,客房都是有独立阳台的河景房。由于鑫腾龙大酒店在祝圣桥的上游,不在河道“清理”的范围,蓄水犹在,因此,站在客房阳台上就可以一览舞阳河的美景。
天刚擦黑,我就挎着相机、拎着三脚架直奔下午游览过的兴隆路,准备拍摄夜景。在天后宫码头附近,顺着陡峭的石阶下到河边,支上了三脚架,拍摄远处的新大桥。开始我还以为“新大桥”只是镇远人对座新建桥梁的俗称,上网查资料才知道这竟然是正式的名字。镇远这么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为什么要给一座非常重要的大桥起这么个不咸不淡的名字那?拍完大桥,又来到桥上拍河景。这时候发现,我的便携式三脚架太矮了,架在桥的人行道上,镜头恰好被桥栏杆挡住了。看看桥栏杆和柱头,都是圆的,无法利用。无奈间,走到桥的另一边,无意间摸了一把柱头,咦!这个柱头怎么是平的?仔细看,原来这是个破损的柱头,圆的变平的了。架上相机拍了几张,还不错。转到桥下,又去看栏杆和柱头,呵呵,柱头都是平地!变换着角度和高度,一口气拍了十几张!一位游客模样的男士凑过来看了一眼我拍的照片,大赞道:没有三脚架,咋拍这么好呢?我说,没有三脚架,这不有柱子嘛。
早上,我是被鸟鸣和鸡叫夹杂着犬吠从睡梦中唤醒的。开始时还有点懵,因为毕竟有好几十年没听过公鸡报晓了。在阳台上举目四望,晨曦中的舞阳河静谧、安详,好像还没从昨晚的喧嚣、熙攘中休息过来。我没有起早的习惯,但在镇远的这一天,破例早起,穿过狭窄的胡同,拾阶而下,去河边转了转。碧水、小舟、垂柳、人家构成了舞阳河早晨的美景,背景音乐是悠扬传来的阵阵鸟鸣。
按照原来的行程,今天上午要继续在镇远游览,但增加了行程后,上午在镇远城的活动就取消了,改为船游舞阳河。舞阳河全长公里,流经包括镇远在内的贵州6个县,在玉屏出贵州进湖南汇入沅江。舞阳河分为上下两段,在镇远境内的这一段属于下舞阳。
从地图上看,下舞阳河景区在镇远城的正西方向,距离镇远城大约17公里。这段十几公里的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出镇远城不久,有一段非常险的自上而下的盘山路,车窗外可以看到深不可测的深谷,让人提心吊胆。
看到景区门前的石刻铭文,才了解到“下舞阳河景区”其实是有前缀的——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四个园区:革东院区、舞阳河园区、雷公山园区和黎平园区。上舞阳河景区、下舞阳河景区、杉木河景区和云台山景区共同构成舞阳河园区。呵呵,是不是挺复杂?
进入景区,第一个感觉这应该是一个新开发的景区。因为可以看到,景区里的一些设施还相当的不完善,一些已经建成的设施和游路好像正在推倒重来。走在近乎自然状态的“游路”上,看着河沟里不甚丰沛的流水,联想到昨天在镇远遭遇到的“清理河道”,我开始担心今天的船游舞阳河是不是可能泡汤。迎面走来几位返回的游客,其中一位冲着我们大声说:上当了!没有水,游个屁啊!赶紧看旁边的导游,导游一脸的严肃,只顾往前走;看样子,他心里也在犯嘀咕。走到候船的风雨楼下,几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截停,让我们莫名其妙地等待,而眼前河道里搁浅的游船,更加剧了我的担心。等了差不多10分钟,工作人员终于开闸验票放行。从验票处沿着河岸小道走出去大约有多米,转过一个山弯,看到了漂在水面上的游船,担心总算是烟消云散!
我们乘坐的游船叫“青酒1号”,显然和那家生产“青酒”的企业有点关系,或赞助、或冠名。游船分两层,下层全封闭,有舒适的座位;上层为开放式,观景更自由。我自然要选择上层。都说贵州“天无三日晴”,但在贵州的这几天,除了头一天半是阴天外,其余的都是多云和晴天,而今天更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要知道,在水上游览最忌阴天,阴天将使水光山色失去明快、变得沉闷、进而影响游者的心情。
下舞阳河游览的精华在龙王峡、诸葛峡和西峡,有小“三峡”的美誉。绸缎般的河水、披绿着翠的群山和百转千回的峡湾,在游船的牵引下,时时变幻、每每换形,让游人目不暇接、赞叹不绝。游船的广播里一直在介绍沿途的景色,不时提醒游客,船的左舷或是右舷将要或正在出现的什么雄狮回首、唐僧师徒峰、鸳鸯弯、五老峰、三叠水等景观。我一向不太赞成给自然景观起名字,因为自然就是自然,为什么一定要给山山水水弄一个社会的、世俗的,甚至庸俗的名字?下舞阳河最著名的一个景观曰“孔雀开屏”,是一处形似孔雀侧影的小山峰,但游船行驶到“孔雀开屏”附近时,恰巧赶上逆光,相机、手机交替着一顿乱拍,终究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船游舞阳河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时间稍显短了些,尤其这还是个往返的航程。
下舞阳河的景色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中规中矩。作为一个峡谷水景,下舞阳河没有漓江的变幻多姿,也没有长江三峡的雄浑壮丽,平淡无奇、缺乏变化是下舞阳河的不足之处。一位去过北京龙庆峡的团友甚至说,下舞阳河还没有龙庆峡好看。如果从景色缺乏变化这个角度说,一个小时的游览已经足够了。但总的来说,船游舞阳河还是值得的,团友同意增加这个景点的决定是正确的。
与徒步、乘车相比,乘船应该是游览山水的最佳选择。徒步有自由、随意的优势,但最辛苦;乘车虽然快捷、舒适,但有走马观花的不足;乘船则兼顾了徒步和乘车的优点,让游览者最感轻松、最感惬意。
原路返回镇远城,再次感受了险峻山路的惊魂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