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地区现存的仿古式建筑多是祠堂庙宇,离我家比较近的一座庙叫茅栗岭包孝肃公庙。庙里的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外向内依次是庙门、戏台、香亭、正殿。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正殿的厅柱联:“孝为百事先,好语规人正直贤良神必佑;肃令三申戒,警言劝世奸贪邪恶法难容。”正殿正中供奉的是包拯包孝肃,左边是观音大士,右边是财神。年在正殿左侧建起了观音殿,并且重新修了观音大士金身,而原来正殿的观音大士金身则被拆除。
茅栗岭包公庙观音殿包公庙可能是浏阳地区现存最多的庙宇之一,尽管叫法不一,有包公庙、包孝肃公庙、孝肃包公庙、包公殿、赤马殿、龙图阁、龙图寺,等等,但庙中供奉的都是包拯包孝肃。仅末斋家附近就有好几座包公庙,除了茅栗岭包孝肃公庙,还有利方冲青龙山包公殿、白石冲包公庙、木耒冲岐凤山包公庙等,其中白石冲包公庙在通往文家市、中和的荷文公路旁,青龙山包公殿在天子湾风景区门口。
浏阳荷花茅栗岭包公庙全图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合肥肥东)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年)二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五年(年)进士,因曾授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宋仁宗嘉祐七年(年)逝世,谥“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高祖包业,曾祖包袭,祖父包士通,父亲包令仪,母亲张氏,原配张氏,续配董氏,侍妾媵孙氏,子二,包繶(曾任潭州通判)、包綖(改名包绶,字君航)。女二,一适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适国子监主簿文效。孙五,包永年、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
浏阳的包公庙(包孝肃公庙)
据同治《浏阳县志》记载的包公庙共有十七座,但前面提到的几座包公庙都不在其中,这也说明浏阳的包公庙历来就比较多,尤其是在南乡。浏阳县城的北城外下濠隆兴寺的旧址,原来有建于道光八年的包孝肃庙。在今天的集里街道东沙村、平水村西湖山脚下都有包公庙。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包孝肃庙浏阳东乡载于县志的包公庙(包孝肃祠)有三座,分别在高坪的三合水,沿溪澄潭的李家山,小河凰冈水口。其中小河乡皇岗下彭(皇碑村下彭组,原凰冈水口)孝肃包公庙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由三罗两沈姓等五位长者为首捐资倡建。从地图上看高坪双江口建有包公庙,古港梅田村有紫阳山包大丞相纪念馆。
同治《浏阳县志》县东包孝肃祠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县东祠庙,包孝肃祠,三合水一,澄潭李家山一,凰冈水口一。
浏阳南乡载于县志的包公庙(包孝肃祠)有六座,分别在金刚南岳村江家冲,金刚柘溪,文家市楼前,文家市大成村墨斗岭,六龙山,铁山界。其中文家市镇岩前村和江西万载黄茅镇洪炉村交界的铁山界包公庙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年),乾隆、嘉庆、道光都曾重修增建,这座包公庙一半属湖南浏阳,一半属江西万载。文家市镇大成村井泉片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年)的墨斗岭包公庙,是浏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澄潭江镇虎形村苑冲片上山组有一座包公庙(包公殿),该庙始于康熙三年,雍正年间建,文革时期古庙被毁,文革后欧阳荣鹈等人为首重建,年被烧毁,次年重建。
同治《浏阳县志》县南包孝肃祠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县南祠庙,包孝肃祠,江家冲一,柘溪市一,沙溪牌楼前一,洞仙观侧一,六龙山一,铁山界一曰龙图寺。
浏阳西乡载于县志的包公庙(包孝肃祠)有四座,分别在枨冲与杨花交界处的黄岗岭,普迹蛇头(叫东京寺),普迹江家渡,葛家马家湾贺家岭(叫龙图阁)。末斋在地图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名叫庙冲,在黄岗岭、江家渡附近都有庙冲。
《浏阳县志》县西、县北包孝肃祠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县西祠庙,包孝肃祠,黄冈岭一,蛇头一曰东京寺,江家渡一,明傅君茂构覆以茅,乾隆间募资易瓦。马家湾之贺家岭一曰龙图阁。
浏阳北乡载于县志的包公庙(包孝肃祠)有三座,分别在龙伏相市村,沙市河背(叫元明古刹),赤马殿。浏阳最有名气的包公庙要数北乡赤马湖畔的赤马殿了,可能很多没有去过的人都和末斋一样,只知赤马殿,并不知赤马殿又叫包公庙。年建成的赤马湖(原名红旗水库)因赤马殿而得名。
浏阳赤马湖古赤马殿赤马殿的殿址原名龙头山。据碑文记载,北宋仁宗时,龙头山下的仰山岭有个叫蓝伟人的从军当了个押解粮食的小官,一年蓝伟人解粮路过刚发生水灾的河南兰考,见到处都是饥民,便私放官粮赈济灾民,私放官粮,依律当斩,因包拯在朝堂力争,蓝伟人才能得释返家。后回到家的蓝伟人听闻包拯去世,便设牌位朝拜奉祀。宋神宗熙宁二年(年),当地乡民将古樟树的树蔸雕成包公像,并修建赤马殿供奉。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包公诞辰,文革时被毁年至年先后重建。赤马殿有一副嵌入附近十大姓的对联(邑人罗汉吾撰):陈情殿左,倾不尽满腹箴言,瓣香何所求,惟祈周道如砥,黄河肃清,水陆平安光四表;戴德神聪,剖几多无头疑案,凡人喻斯义,须知李下防微,刘风默化,阎罗包孝振千秋。
浏阳的观音庙(观音殿)
在浏阳除了包公庙外,观音庙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而在浏阳各大寺庙中,供奉最多的应该是观音大士,而且很多庙里都另外建有观音殿。浏阳四大名寺中的大光寺、宝盖寺都建有观音殿,护国兴华禅寺也有奉祀观音大士。有多年历史的社港登龙山登龙寺(原名普济禅寺,湖南现存最早的两座古寺之一)也建有观音殿。浏阳县城的西湖山也建有观音寺,在东乡小河凰冈原来有一座石莲寺,也叫观音堂。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中记载的观音庙就有十座,分别在东乡的永和市、张坊市、青荷洞、金谿山,南乡的杨花观音阁、文家市、跳石港、白石冲,西乡的纱帽港和北乡的长寿山。其中不少观音庙至今仍在,像始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年)的太平桥纱帽港观音庙(慈云阁),破四旧时遭到严重破坏,仅剩下一对方形麻石柱和一尊麻石香炉,年进行了重修。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观音庙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观音庙,县东,永和市一,在洲上,四面皆水,丛篁饶阁;张家坊一;青荷洞一,曰石井庵;金谿山一,众置田产。案:观音大士直省州县奉祀者多宋以来封“灵威广大”四字,道光二十三年加。县南,距县五十里一,明万历间建;文家市一;跳石港一,曰慈云阁;白石冲一,曰香莲寺。县西,在纱帽港,亦曰慈云阁。县北,在长寿山,苏姓建。
另外浏阳还有些地方的命名是因为当地建有观音庙,比如荷花的观音路,从浦梓港注入浏阳河的支流清渭水(也叫净溪河)流经的荷花坊段有一座观音庵;南乡杨花的观音阁(今观阁村),浏阳观音阁彭氏就是明末从岳阳甘田迁到观音阁的;东乡官渡的观音塘(今观音塘村),曾建有堪称“浏阳东区第一”,占地近5亩的观音庙。在北乡龙伏的石柱峰还有一条长约16里的观音古道。
荷花西环村郑家园观音庙慈云阁在浏阳南乡荷花,建有包公庙的地方,不远几乎都建有观音庙,不知道别的乡镇是不是也这样?像前面提到的木耒冲岐凤山包公庙,过荷文公路往浏阳方向不远就是原来的跳石港观音庙。再过去一点的白石冲既有包公庙,又有观音庙。从荷文公路过环岛转到浏阳南前面走西环路,过浏洪高速路桥下不远是郑家园观音庙,距离茅栗岭包公庙和青龙山包公庙都不到两公里。
浏阳西环村郑家园迴龙山观音庙记据《郑家园迴龙山观音庙记》载,康熙二十九年(年)庚午六月浏阳乡民,宗圣公曾参的第六十六世孙曾尚菘由江西南安府上犹县迎回观音大士金身一樽,其家族武城曾氏自此人丁兴旺,附近乡民慕名前来朝拜,到雍正七年己酉(年)众乡绅倡建观音庙于浏阳南乡郑家园迴龙山,至今近三百年。
浏阳永和七宝山蒋埠江鳌山观音庙浏阳东乡永和七宝山的鳌山观音庙(普济寺)是浏阳境内建筑形式比较有特点的一座观音庙,坐落在蒋埠江大桥旁的岩壁上,依山临河而建,山脚是浏阳河上游的支流小溪河,庙始建于明末清初,香火源于广东嘉兴洲莲花塘。
(文/末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