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下的,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而这一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6月22日至7月1日,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组织的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小康路上的农科印记”全媒体采访活动在10天时间里,由10大媒体、15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从关中出发,两度翻越秦岭,到陕南,到渭北;再一路向北,跨过黄河,到宁夏,到内蒙;从猕猴桃园到茶园,到葡萄园,到酒庄;从平原到山区,从绿洲到荒漠,辗转多公里,走进9大试验示范站,采访了近50位专家教授、农技服务及务工人员,深度报道杨凌农科转化生产力和产业扶贫的做法路径,在七一建党节之际,敬献伟大的党99华诞之礼!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感动!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小康路上的农科印记”全媒体采访活动看到的杨凌农科,是一张张生动、质朴的脸,一双双宽厚、粗粝的手,一道道留在大地深处的坚实背影。他们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导;是专家教授,是行业权威,是学术精英;他们有科班出身,有著作傍身,有留洋背景……但他们一样撸起袖子,卷起裤腿,风里来雨里去,蹲田间地头,守严寒酷暑,一方面和教科书、实验室、研讨会共度教学生涯,一方面和一株猕猴桃、一棵茶树、一架葡萄相守,从几年、十几年,到几十年,既当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桃李满天下;又是产学研结合、科技转化、技术创新的示范引领者,把课题写在田野,把实验搬到地头,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担当,在他们普通而平凡的外表中,尽显付出、责任和初心不改、使命勇为的大爱情怀!
果虽小,奔小康
6月22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位于杨凌西南40余公里的眉县横渠镇,这里有一个普通的关中村子叫西寨村。
在过去近14年的时间里,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这里的猕猴桃产业正蓬勃发展:种植面积由最初的8.3万余亩增长至目前的30.2万亩,人均种植1.16亩猕猴桃,已然成为眉县的支柱产业。
该试验示范站年均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多万亩,核心示范技术在主产区的推广普及率产国70%,示范推广新增经济效益万元以上。
同时,以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为核心,科技不断向外辐射。西农大教授刘占德、郁俊谊、姚春潮、杨开宝、刘光哲、刘存寿、邓丰产、李建军、安成立等专家们活跃在猕猴桃生产一线,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眉县、周至、岐山、武功、临渭等秦岭北麓一带的农民通过科学种植猕猴桃,纷纷迈上了小康路。
技术引进+产业输出=绿色崛起
6月23日,在陕西城固县原公镇禾和万亩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其他园区的高架牵引生产技术,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进新西兰生产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良。
其中,在平川地带河滩地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猕猴桃,走出了一条“技术引进+产品输出”的致富新路,为猕猴桃产业实现“绿色崛起”,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吸纳65户贫困户固定入园务工,每户每年增加收入元。
年以来,园区依托与杨凌示范区科技合作,实现猕猴桃新优品种“脐红、金龙二号、翠香、大红阳四个品种;同时进行猕猴桃太空育种研究;猕猴桃新优品种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在50%以上。
一株迎风傲立的茶树
6月23日,沿着新修的盘山简易茶园步道,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陕西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站千亩茶叶示范基地,一株株、一行行栽植的茶树正迎风傲立。
该试验站总占地面积为亩,于年元月开始建设。自成立以来,为陕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过近15年的努力,陕西省茶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9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1.48万吨;茶业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亿,增加到现在的.36亿元。亩产值由年的元提高到目前的元。其中,江塝村人均年收入1.9万元。
该试验站主要以陕西茶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院校与基层农技体系融合对接为动力,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农技骨干和职业农民培训、涉农企业及社会化服务机构培育指导、产业相关数据采集与分类处理等工作,建成教学、科研、示范推广、对外交流“四位一体”的永久性示范基地。
科技、推广、培训和实用
宏大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地处于安康市岚皋县宏大村,依托西农大技术团队,规划建设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亩,目前已建成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亩,有亩进入挂果期。
园区共分为11个功能区,即猕猴桃产业核心区、野生资源保护区、水杨桃展示区、猕猴桃新品种展示区、中华蜂养殖区、科研区、优质砧木区、山地猕猴桃展示区、试验区、产业孵化区、标准化种植区。
园区自建设以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通过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安康(岚皋)猕猴桃技术推广站、试验站,在研究的同时对农民及其他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方式结合现场培训、在互动中进行学习交流,公司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用技能,逐步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园区在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己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目前共计带动贫困户户人。
科技种下的“脱贫树”
6月25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位于紫阳县洄水镇茶稻村的紫阳县科宏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引进应用科技成果,新建高标准茶园,这些茶园既是公司的“摇钱树”,也是带动当地余贫困户增收的“脱贫树”。
据了解,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拥有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亩,其中自己流转土地亩按标准观光园建设,配套了观光路和景观树,建有标准化红茶绿茶制茶车间余平方米,有红茶和绿茶二条生产线,年产红、绿茶吨,无性繁育苗圃50亩,每年出苗万株。
绿色防控,稳增效益
6月26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走进平利县田珍茶业公司探寻小康路上的农科印记,该公司坐落在“中国特色小镇”长安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田珍茶业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支撑,采取生物防控、茶叶综合利用等措施,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累计帮扶建卡贫困户户人,辐射带动农户户。
帮扶贫困户建设茶园亩,同时发挥茶产业链长和劳动密集型优势,让农户就地变成产业工人。常年固定用工89人(其中贫困户17人),年均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既让农户稳定获得土地经营权收益,又能放心放手从事二次就业增收。
校地合作富了合阳农户
6月27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年3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在合阳县正式揭牌。目前该试验示范站是渭北葡萄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为陕西葡萄产业发展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已建设科技入户示范点34个,包含“科技示范户+科技扶贫示范户”双入模式示范点8个。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研究项目+科技指导”的形式,实施示范、规范化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发挥科技入户点在本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实施覆盖葡萄种植面积达亩以上。并以合阳葡萄示范站为中心面向全市推广简约化整形修剪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示范推广效益达2万元以上。
试验示范站建立后,使当地贫困发生率由年13.2%降至年的1.41%,年5月顺利脱贫摘帽。
从戈壁滩到葡萄园
在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旁,有一个蛋形的综合体的西鸽酒庄,这里是被誉为中国葡萄酒黄金地带的贺兰山东麓,土壤贫瘠而独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空气干燥度大,满足了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绝佳土壤及气候条件。
该酒庄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通过智能化种植亩葡萄园。
目前,酒庄包括蛇龙珠、赤霞珠、黑比诺等红葡萄酒品种,以及霞多丽、长相思等白葡萄品种,这些品种在当地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下表现非常优异。
葡萄酒都是如何炼成的
6月30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了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黄河入口处赛罕乌素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年就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完成了酿酒葡萄基地的规划和酒庄的规划。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1亩,现已种植酿酒葡萄余亩。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乌海教学实验基地,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按照“自然葡萄酒”原料标准进行葡萄种植:生长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亩限产公斤,以保证葡萄的自然好品质。在最好年份,最多能提供酿造吨自然葡萄酒的葡萄产量。
如今,园区除了酿酒葡萄,还有占地亩培育着个品种的优质葡萄资源圃,有多亩的百果园、鲜食葡萄园和1亩红枣园。一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游人食客争相前往。
经过数年探索、实践,阳光田宇赤霞珠葡萄酒、干白系列等多款代表性产品已经是国内外酿造专家、品酒师一致认可的优质葡萄酒,斩获了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世界沙漠葡萄酒质量大赛、“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等国内外金银奖20余个。
杨凌农科,行稳而致远
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小康路上的农科印记”全媒体采访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杨凌农科”转化生产力、“杨凌农科”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实践和价值,必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发挥越来越强大的市场效应和变现作用!
杨凌农科,愿你脚踏实地,亦可仰望星空。而今天,时代向前,伴万物生长。杨凌农科,已在护农、助农、扶贫、脱贫的路上滋润沃野千里,只乘风破浪,终破茧而出。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为农业——这个千年家国梦的底色和依托,共歌麦浪、稻香、果甘、茶韵,何来什么诗意和远方,只是有人在汗湿衣背、栉风沐雨后,依然负重前行,笑靥灿烂,不知你是谁,却知你为谁……
杨凌农科,在创新突破上的研发提升,在引领示范上的普及推广,在科技人才建设上的培养带动,在品牌影响上国际化输出,都已展现出品质内涵的自强自力和规模化、系统化的自洽自适,虽任重而道远,亦更加行稳而致远!(图文整理/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