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位市委书记8年脱贫攻坚心路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安康市,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平地少、山地多,交通闭塞,贫困程度深。

近年来,安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努力走具有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安康市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安康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褒奖。

日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接受记者专访,分享了他担任安康市委书记以来,亲历新时代8年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

贫困山区没有哪项工作比脱贫攻坚更重要

记者:郭书记,您好!去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康考察调研时,“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一度刷屏。我们知道,您是全国为数不多自始至终、全程参与新时代8年脱贫攻坚全过程的市委书记,这8年您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郭青: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幸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员会上台领奖,十分激动,感慨万千。安康曾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这份殊荣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归功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归功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安康人民永远铭记,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深入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脱贫攻坚。总书记对我市“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乐业才能安居”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这是安康有此名称年以来的“高光时刻”。秦巴汉水之间沐浴着关怀、澎湃着信心、涌流着干劲,万安康儿女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咬紧牙关、事不避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终让“安宁康泰”实至名归。

我年8月到安康工作,年2月任市长,年1月任市委书记。作为“五级书记”抓扶贫中的一环,能够在年富力强、精力最充沛的人生阶段全身心投入这场伟大脱贫攻坚战,人生事业荣幸莫过于此!

我个人感受,新时代8年脱贫攻坚可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攻令的年之前,安康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长期从事“三农”工作,对贫困地区情况并不陌生,但到安康后,还是被这里的艰苦条件和贫困状况所震动。安康地处秦岭和巴山腹地,92.5%是山地,5.7%是丘陵,只有1.8%的川坝,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思想观念保守。年底前全市有贫困人口.58万,残疾人24万,其中以智力残疾为主的“痴聋傻哑”号称“十万大军”。这几年在脱贫攻坚交叉检查中,从关中平原到安康进村入户核查的同志,好些都被弯弯曲曲的山路绕得晕车呕吐,一位去紫阳县核查的女同志被车窗外近在咫尺的悬崖峭壁吓得嚎啕大哭。

有鉴于此,我当市长时提出把扶贫工作作为底线民生,把以前确定的“强市富民”调整为“富民强市”“富民优先”。从何处入手?一位曾在福建工作的同志送给我一本习近平同志所著《摆脱贫困》,我学习后豁然开朗。安康与福建宁德都属贫困山区,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借鉴宁德念好“山海经”的思路,我们提出用好安康最丰裕的“山水人”三大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经济、摆脱贫困面貌,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意见》,以此催生生态友好型产业、就业主导型产业,促进生态与富裕有机联结,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

“山”是发展山林经济和富硒产业,全市林地是耕地面积的5倍,希望在山、潜力在林,通过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市场销售型转变,如今形成了“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川道、生态旅游连接城乡”的发展格局。富硒产业产值连续7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

最具代表性的是茶产业,全市茶园面积由年48.2万亩发展到现在.3万亩,翻了一番多;茶产品由过去只卖春茶,到现在既卖春茶,也卖夏茶和秋茶,夏茶做白茶,秋茶做红茶、茯茶;茶园亩收入由过去元左右,到现在突破00元,“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陕西省首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很多贫困群众都“因茶兴业、因茶致富”。

“水”是发展以包装饮用水为代表的涉水产业,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汉江安康段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区,汉江途经安康6县公里,占丹江口库区来水量60%,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近几年,我市投产规模以上包装饮用水企业13家,产值增速连续4年超过30%。

“人”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倡导就地就近就业,这是安康“百万大搬迁”倒逼出来的,后来星罗棋布的新社区工厂是主要载体。年开始实施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把一部分群众从山上搬下来,随着搬迁人数越来越多,我经常夜不能寐:如果就业解决不好,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山下再漂亮的房子也待不久,最终还是会回到山上、跑到外地,那样的话,我们的易地搬迁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那时,安康在外打工人数超过70万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剩下的都是“三留守”人员,一度村里老人去世后连抬棺材的劳力都要附近几个村才能凑齐。我一直认为,打工经济不是安康的长久之计,白发苍苍的父母最需要照顾时,儿女恰恰在千里之外打工;咿呀学语的孩子正需要关怀时,父母恰恰在千里之外打工。

但当时的尴尬境况是,由于经济欠发达,摆脱贫困的主要增收方式仍然是外出打工,尤其是年轻人在本地乏业可就。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进汉滨区众辰机芯、汉阴县永丰特种纱等最早的一批社区工厂,吸纳部分群众就地务工,让他们可以边挣钱边照顾家。

总体来讲,这一阶段具有安康特色的扶贫工作,为后来大抓产业扶贫营造了良好环境。在这一阶段,全市干部群众普遍开始学习接受“绿色循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就地城镇化”等新理念,破除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生态好与发展慢百姓穷画上等号”等传统思维误区,为后期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攻令的年之后,安康构建起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格局。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数据比对等环节核实核准扶贫对象。至年底,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发生率23.5%,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面对如此繁重艰巨的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前所未有,集全市之智前所未有,竞非常之功前所未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安康精准脱贫攻坚中的原创性做法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树立鲜明导向、“五大工程”夯实工作基础上,这其实是创造性贯彻中央和省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丰富了安康的打法。

为什么提出“四个坚持”?就是把脱贫攻坚总揽工作全局具体化。最初我们叫“四个凡是”,即凡是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工作都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凡是有利于脱贫攻坚的产业都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凡是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都是组织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0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