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因穿男装被丈夫暴打,为创办报刊与公公

引言

在民国时期里,涌现出一批奇女子们。她们走在时代前端笑靥如花,用知识力量武装自己,她们为历史做出的贡献,凝成万古传奇,激励后人。而在她们自身的故事里,无论是坎坷的一生,还是感情方面的挫折经历,都令后人唏嘘不已。今天,救生圈就来介绍一下革命烈士秋瑾与其丈夫王延钧不得不说的感情纠葛。

学习先进革命思想,与丈夫渐行渐远

年11月8日,秋瑾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因家境富裕,秋瑾的童年可谓无忧无虑。不过,与寻常女孩子不同的是,她更喜欢骑马和剑术,自幼就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父母对她颇为宠爱,虽然看着她的爱好直摇头,但也任由她去了。

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将她许配给了小她4岁的富绅之子王延钧。王延钧刚刚毕业于岳麓书院,且相貌清秀,性格温和,一表人才。两人相见后,互相都比较满意,便在父母的操办下结婚了。

初结婚时,两人相敬如宾,佳偶天成,惹得众人羡慕不已。之后几年里,秋瑾为王家生下了一儿一女,日子平静而和谐。但两人关系的转变始于年。

当时,王家与曾国藩家是亲戚关系,王延钧通过这个关系,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于是,她带着秋瑾举家搬迁至北京城,定居下来。到了新住所,秋瑾认识了隔壁的吴芝瑛,吴芝瑛学识颇丰,两人经常凑到一块研究诗词歌赋,又一同接受了当时的革命思想。这令秋瑾和丈夫王延钧的交流出现分歧,渐渐的,两人之间便有了隔阂。

事实上,王延钧并非是光有封建思想,他对秋瑾求学的态度颇为宽容。但他虽然不反对秋瑾结识新朋友,却也不允许她做出过于“出格”的行为,而之后秋瑾的所作所为渐渐超出了王延钧所能接受的范围。

遭丈夫家暴,她舍弃感情,赴日本留学

一次,秋瑾身着男装去看戏,王延钧看到妻子的打扮,瞬间暴怒,还动手打了秋瑾。秋瑾性情刚烈,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虽然后来夫妻讲和,秋瑾也重新回到家里,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从此开始分房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人眼中,将造成两人婚姻悲剧的原因都归咎到王延钧一个人身上。但若仔细品读两人的婚姻故事,就会发现。在当时的时代中,王延钧并没有犯下太大的错误,对于两个人的婚姻,他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挽回,这就说明了他对秋瑾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只是秋瑾的行为在当时来说,过于前卫和难以理解,所以王延钧才会受不了。而且,在两人的感情中,最先不爱的那一位,其实是秋瑾。

为了突破当前的环境局限,秋瑾决意去日本求学,起初,王延钧是不同意的。但在秋瑾的坚持下,王延钧无奈妥协,甚至去求了一位日本朋友服部繁子,希望她能成为秋瑾在日本的领路人。

年,秋瑾同服部繁子一行从永定门火车站出发前往天津,那天,王延钧带着4岁的女儿前来送行。分别之时,夫妻俩互相看着对方,竟然都有不舍,秋瑾曾描写过那日王延钧的表情:“他面带哀伤,发辫在风中吹得凌乱,看着让人痛心。”火车启动后,秋瑾转身,留下不舍的眼泪。

或者,夫妻俩纵有诸多不和,两人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在王延钧心里,他并不愿意妻子离开,但他无法阻止,他知道,这一趟,秋瑾是非走不可。他只得将孩子留在身边,用来拉扯着秋瑾的最后一丝思乡之情。

抵达日本后,秋瑾结识了黄兴、宋教仁、周树人等革命友人,在学习期间,学习了大量的先进思想知识,拓宽了视野,她更加坚信,革命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尽管她的日常生活非常贫寒,但她的内心却是极其满足的。

年,秋瑾回国参加了光复会,推动了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展。同年,她再次回到日本学习,后来加入了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意识到了女性同胞的革命力量不容忽视,秋瑾开始跨出振兴女权的第一步。

多次提出离婚被丈夫拒绝,回国跟公公拿钱后断绝关系

在感情上,她和丈夫已经是水火不容。由于王延钧还是清廷的官员,秋瑾则处于他的反对面,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两人的身份都已经处于对立面。但面对秋瑾多次提出了离婚请求,王延钧死活都不同意。

年,秋瑾回到国内,想要创办《中国女报》,为了筹集资金,她四处奔走,但最终只筹集到了几百元。无奈之下,她回到了老家,向公公提出借钱办学,公公以为她回心转意,毫不犹豫的拿出了一大笔钱给了她。

但秋瑾拿着这笔钱突然消失,几天之后,公公从报纸上看到了秋瑾登的一则声明:从此与王家脱离关系。公公看到这个登报,竟被气出病来,没多久便卧床不起。事实上,秋瑾这个声明是出于保护王家人的考虑,但公公只当自己这个儿媳妇欺骗了王家人。

年1月14日,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开始宣扬革命,提倡女权。首期报刊中,秋瑾大笔一挥,写下了:“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的《发刊词》。然而,在秋瑾如此“张扬”的宣传下,她很快成为了被朝廷通缉的“罪人”。

此事很快被王延钧得知,他想方设法拿到了一份《中国女报》,看着报上的“反词”,他连着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两人的阶级立场已经完全对立,加上妻子投身革命的意志坚定,这个局面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英勇就义2年后,丈夫抑郁而终

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遇害,他的弟弟徐伟在之后的供词里,泄露了秋瑾准备筹划起义的事情。几天之后,秋瑾得知徐锡麟兵败的消息,但她拒绝逃跑,在说了一句“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后,她独自留守在了大通学堂。

7月13日,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在审讯时,秋瑾遭遇酷刑,却从未吐露半分消息。临终前,她提笔写下供词:“秋风秋雨愁煞人”。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宣亭口从容就义,死时年仅31岁。

可悲的是,秋瑾死后,因其“谋逆”罪名,竟无人敢给她收尸。后来,还是吴芝瑛等人,想方设法将她的遗体偷了出来,才找了个地方掩埋好。但在秋瑾去世后不久,朝廷面临着民间很大的舆论压力,这与秋瑾生前提倡的女权主义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开始敢于反抗黑暗的清王朝。因此,秋瑾的牺牲,对当时革命局势的转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秋瑾的死对王延钧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妻子被杀后,王延钧决定辞官,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湖南湘潭的老家。没多久,卧病在床的父亲逝世,王延钧的人生更是陷入了抑郁之中。

妻子就义,父亲病逝,原本看似顺利的人生,却在短短几年的光景中,落得如此破败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那名自己深爱的女子毅然决然的离自己而去,王延钧每每想到这个事情,就难以接受。没多久,他也病倒了,后抑郁而终,死时年仅30岁。

之后,秋瑾的遗骨历经了11次迁移,曾被迁移至丈夫王延钧身边,最终又被迁走。如此种种,这种宿命般的折腾,似乎也印证了两人生前一直反复纠缠的婚姻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6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