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二虎打通深度贫困地区由脱贫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顾书亮)陕西省紫阳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大巴山地貌,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比重大,每年有近10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对此,紫阳县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采取了“龙头企业+政府推动+脱贫群众”的工作机制,实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学费免日用品费、补助交通费、稳就业稳收入的“三包两免一补两稳”系列优惠政策,以贫困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培训对象,向修脚行业相关企业输送劳动力,形成了产业扶贫的“紫阳模式”。近三年来,紫阳县累计举办修脚技师培训期,培训学员1.1万人,修脚产业为紫阳县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做出了成功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王二虎。图片来源于网络

“凭借一把修脚刀劈开脱贫路的‘紫阳模式’,其‘蝴蝶效应’正在西部地区逐渐显现,对其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启示意义。由此可见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全国政协委员王二虎指出,只有产业发展起来,带动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提升,“输血”变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农业,工业是最大的短板之一,项目支撑带动作用薄弱,仅仅依靠农业带动农民脱贫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此外,在深度贫困县调研产业扶贫中发现存在产业带动效果不高,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带动型龙头企业等经济实体数量偏少;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在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不够多;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产业发展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等问题。”

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王二虎认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补齐这些短板必须持续发展产业扶贫,以产业促发展、学技能、促就业、增收入、改面貌。

“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选准产业方向!”王二虎就此建议,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不同群众创业发展意愿,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作用大的产业,特别是加快培育见效快、投资低、适合贫困户的产业,使产业与市场相适应,保障扶贫产业产生经济效益。

“根据本地资源和传统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和优先方向,发挥本地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形成规模效应,避免千村一策。同时,要高水平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围绕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瞄准链条补短板,突出产业链条的连接和延伸,有机融合初精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实现特色产业化集群发展,使贫困户在就业和从事规模化种养殖方面获得稳定收益。”王二虎说。

除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到“产业链条”与“生态链条”相统一,保护好青山绿水。王二虎还建议,积极推动利益共同体建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贫困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让贫困人口得到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持续的脱贫收入。

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仅靠“输血”和“造血”只能实现减贫脱贫,只有通过“换血”才能推进脱贫致富。因此,王二虎还建议,建立健全深度贫困地区的引才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思想、有魄力、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爱农村、懂农业、知农民的中青年到贫困农村去寻找新的就业创业点,将农村的发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新的产业组合,实现农村产品的顺畅营销,从而打通深度贫困地区由脱贫到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4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