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南岸的襄阳,为何不叫汉阴,一条襄

古代为城镇命名,大都按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原则。从地图上也可以直观的看出,襄阳地处汉水南岸。汉江古代又叫沔水,沿襄阳城北门向东流至张湾,汇合唐白河水后,转向南流,经襄阳城东门外郊区流至南门外七里的岘山出境。可以说汉水是环绕着襄阳城由西向东再向南转了半个圈,且襄阳城正好在汉水的南岸。那么按常理来说,叫汉阴或者沔阴会更加贴切。示意图中襄渠即为襄水要问这其中的秘密,一定要弄清襄阳城古代水系的情况。汉水历史上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清末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记载,古代襄阳城西南有檀溪、襄水两条较小的水系注入汉江。如今的襄水不过襄阳县志记载历史上的襄水水量充沛,年代还可以行船,河水“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田辄为泽国”。南北朝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后来历朝疏浚,加固堤防,修筑桥梁,使得襄水化害为利,涝则排水、旱季灌溉,到明代襄水基本功能成为水利设施,改称襄渠。清代沿用,后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襄水这一名称,已渐行渐远。面临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襄水由于流程短小,水量也小,不是太被人们注意,反而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边缘化,变得寂寂无名。杨守敬认为东汉时应劭所说“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其中的襄水就是襄阳城南边的这条东南流向的沟渠。襄阳檀溪路一带襄水也罢,檀溪也好,虽然是小溪流,却也滋润了襄阳城西南郊区的土地,千百年人们在此生活,近水而带来的富庶与秀丽确实十分难得。汉唐时代已经有不少名人在此居住,刺史级别的大人物就不少。比如汉长水校尉蔡瑁就住在蔡州,徐庶、崔州平避战乱来襄阳就在檀溪,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在岘山附近建有涧南别业,也就是今天所谓别墅,离檀溪也不远。时至今日,这里也是襄阳市的一方环境优雅之地,许多政要人士居住于此,可以说从古至今,襄水一带对襄阳城的影响力都是内在持久的坚定。至于襄阳为何不以浩荡的汉水取名,而以襄水命名,有学者认为,在襄阳之前已有汉阴,况且堤防未完善之前,人们不敢太靠近汉水居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6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