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户能贷款,流浪汉能创业金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421/5325442.html

让“金融获得感”滋润最贫困群众

地处中国西北的陕西省,境内有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等多个连片特困地区,是全面脱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金融系统探索一系列符合金融运行特征的扶贫新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蓄积了坚实力量,让最贫困群众感受到满满的“金融获得感”。

贫困户能贷款,“流浪汉”能创业

家住秦巴山区宁陕县的黄章友,前些年因病致贫。眼看着两个孩子上学支出越来越高,他一直在纠结如何创业脱贫。但家里一贫如洗,哪来的资金发展产业?

宁陕县农商行推出的农户脱贫贷款新政策解了黄章友的燃眉之急。凭着拿到的3万元贷款,他投身菌类种植,当年就有了收益。“去年我种了3万袋,挣回了3万块钱嘞!”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全民介绍,这项政策的模式被群众总结为“”,“5”即5万元贷款额度,“3”即3年期限、“2”即免担保、免抵押“双免”,“1”即一律采用基准利率。

此外,这项贷款还享受政府贴息优惠政策,对贫困户来说没有任何资金成本。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模式很快推广到陕西全省,一年多来已为贫困户发放贷款62亿元。

秦岭山中的陈友明的生活变迁,是陕西金融扶贫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这位在外流浪了20年的单身汉,因家庭变故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四处漂泊打工。前几年不幸致残,他只得回到老家,想要养羊脱贫。

“5万元贴息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问题。”陈永明由此信心大增。养羊第一年,他就卖出17只羊,赚了一万多元。“今后生活应该不愁了。”

目前,形式多样的“扶贫再贷款+”金融扶贫模式在陕西遍地开花。

如紫阳县创新“支农再贷款+财政+信贷+扶贫”模式,2亿元支农再贷款投放给农商行后,定向用于全县户特困户,县财政拿出风险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各万元为扶贫贷款兜底贴息,既降低了贫困户贷款成本,又保证了资金安全。

金融助产业,产业助脱贫

地处陕北地区的安塞县,是全国著名的“腰鼓之乡”,安塞腰鼓名气大,但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因先天残疾无法参与腰鼓表演的农民刘斌斌,创办了安塞鼓王腰鼓制造公司,但创业初期的资金缺口令他一筹莫展。

得知刘斌斌的困难后,安塞农商银行和县就业局为其发放了8万元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帮助企业重焕生机。

目前,企业每年生产腰鼓3万多个,带动了12名残疾人就业。

为加快革命老区延安的脱贫步伐,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密切配合,通过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创新信贷产品等政策措施,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市场拉动、再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

年,延安金融机构共扶持72个农业企业,68个参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近人。

在产业扶贫实践中,陕西还大胆尝试财政扶贫资金投资入股的新模式,组建“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信贷”投贷联动产业扶贫机制。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与扶贫开发重点县签订委托投资协议,选择经营效益好、信誉度高、覆盖贫困户广的优秀涉农企业和合作社,持有企业或合作社不低于35%的股权,明确企业及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指标任务。

贫困户凭借流转土地、在企业或合作社打工、股权定期分红等方式,获得多元收入。

陕西省丹凤县华贸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涉及肉鸡养殖、熟食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多项业务的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收购了企业35%的股权,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安排贫困户多人进入企业工作。

围绕精准做文章,银证保集体发力

“金融扶贫贵在精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将相对有限的金融资金用于能够产生最大扶贫效益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对半月谈记者说,陕西金融扶贫始终抓住“精准”二字做文章。

为此,全省成立金融扶贫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制定全省金融扶贫规划。同时还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

在实践中,陕西省以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脱贫三大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创新推出“精准脱贫贷”“易地搬迁建房脱贫贷”“陕茶贷”等60多种金融扶贫产品,受到贫困户和企业的广泛欢迎。

各地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模式,形成了“再贷款+金融机构+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提升扶贫效率。

扶贫联动,不止银行发力。陕西保险、证券机构也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身脱贫攻坚。

陕西保险业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在延安试点苹果收入保险,在我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韩城推出花椒综合指数保险,在盛产茶叶的安康、商洛、汉中推出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

陕西省保监局副局长徐德宁说,去年农业保险为陕西省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亿元,累计为30余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3.17亿元。

陕西省证监局副局长郭世明介绍,除了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的涉农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证监局还积极引导辖区内上市公司和部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身扶贫,加大投资规模,设立扶贫基金,与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

白鹤祥表示,投身金融扶贫是金融系统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要让贫困群众共享金融业发展成果。下一步,陕西省将进一步提升扶贫再贷款使用绩效,着力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扶贫效果监测评估,让金融扶贫给贫困地区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落到实处。

陕西洛川老庙镇过村村民刘俊杰,在自己的果园内向中国邮储银行负责果农小微贷款贷后调查的工作人员展示收获的苹果。邵瑞/摄

三大创新激发金融扶贫活力

为更好地推进金融扶贫,陕西省金融系统结合实际,探索出富有陕西特色的“双基联动”“两权抵押”“普惠金融”三大创新,有效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出脱贫资金困境,形成金融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模式”。

“双基联动”:牵手基层组织实现精准扶贫

尽管各地信用社尽力新建营业网点,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但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服务“缺位”。

为了消除金融机构与乡村农户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年起陕西省创新工作模式,由省银监局联合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双基联动”:

基层金融机构对接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联动合作,推动贫困户贷款的申请、审核与发放。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全明介绍,该模式让基层组织发挥人熟、地熟、乡情熟的优势,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一同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全面开展农户经济信息建档及评级授信工作,结合农户财产、收入等方面因素设计评级模型,合理评估农户信用等级。

在陕西宁陕县,每个村委会门口都挂有“双基联动”工作站岗位监督牌。

所有农户的评级授信,都要有村风控小组组长签字。原本设于金融机构的风控小组,在这里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多位村民代表组成。

另外,镇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还与村干部组成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

陕西省银监局副局长刘政介绍,截至年一季度末,陕西省已建立了1.55万个“双基联动”工作站,为万户农户授信亿元。

“‘双基联动’对银行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风险,通过村委会,了解到村民最真实的信用情况。”宁陕县农商行董事长王显荣说,“银行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基层村民的贷款需求,及时提供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金融便利

陕西铜川市宜君县于年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

走进位于宜君县彭镇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大厅只有一个服务柜台、一名工作人员、一台“助农E终端”以及一个保险柜。但这里却是远近村民办理日常金融业务的首选。

26岁的贫困户王哲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一边熟练地操作“助农E终端”,一边说,这个比平板电脑略大的设备是陕西信合年发明的助农金融电子产品,不但可以代收代缴费用,还能发放补助。

中国人民银行铜川中心支行副行长任晓龙介绍,截至年6月底,宜君已建成首批6个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

同时,升级改造村级惠农支付服务点个,初步形成了以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中心、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辐射的实体网络体系。

“现在,村民办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已成为现实。”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针对贫困地区贷款难问题,确立了“优惠+谅解+救济”的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

曾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马燕青是“信用重建”的直接受益人。

“以前我爱赌钱名声不好,信用不良,想干点营生贷不到款。年,在银行和村里的帮助下,我贷到万元。”

如今,马燕青不但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34户贫困户。

“两权抵押”: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

因抵押物缺乏,兼之受困于金融改革滞后,贷款难问题在农村一直难以破解。

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被国家批准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权贷款双试点县。

平利龙头实业公司总经理肖业双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一共有四家银行,以前因为没有合适抵押物,老百姓总是贷不成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备受打击。

平利县试点“两权抵押”贷款后,肖业双成了直接受益者。

他将公司原有的博物馆和20亩土地一起抵押,仅半个月就完成第三方评估等手续,成功贷到1万元。目前,公司经营的肖家大院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当地一些农户也从“两权抵押”中获得实惠。

农户吴华忠在平利农商行的帮助下,通过抵押房产贷款30万。“以前房产都不能抵押,新政策帮了我大忙。”老吴说,他自产自销拖把的生意规模扩大后,每月零售额有4万元左右。

平利县农商行董事长陈平说,平利县专门创建了农民住房财产权交易中心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同时还设立了万元的“两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实现了对县内所有金融机构发放“两权抵押”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介绍,“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破解了农户担保不足的难题,截至今年一季度,陕西2个农房试点抵押贷款余额1.27亿元,同比增长10.6%;8个农地试点抵押贷款余额2.58亿元,同比增长%。

来源:《半月谈》第17期,原标题《金融精准扶贫的“陕西模式”(上下篇)》

记者:储国强张骏贺张斌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合作洽谈请联系

邮箱:qingchun

youthworks.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