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郑斐通讯员陈昌美
8月23日,紫阳县年首期职业茶农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县职业培训中心举行,50名学员在“家门口”接受专业茶叶技术培训。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紫阳县突出“一县一业”,强化政策引领,培优壮大特色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比增长2.4%,一产、三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8%、12.6%,位居安康市第二、第三。紫阳县坚持把富硒茶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提升工程”,生产茶叶吨,实现一产产值22.62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1.39%、13.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城紫阳县依托独特的富硒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富硒康养产业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引领全面发展,培育形成富硒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两大百亿元产业链,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紫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55.21亿元、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8亿元、同比增长2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9.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4.4%,县域经济稳健恢复、持续向好。
紫阳县统筹抓“六保”促“六稳”,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建立县级领导示范包抓重点项目机制,落实31名县级领导包抓62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往项目投送,保障要素往项目集中,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建成。该县争取项目建设和政策性补助资金18.55亿元,年度个重点项目开工个,天宸睿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茶马古道旅游区二期等42个项目投产投用。县上赴北京、西安等地组织招商推介活动15场次,邀请陕旅集团等余家企业在紫阳县考察,招引落地项目36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系统推进“五大”环境建设,创新企业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降税降费.19万元,发放特色产业贷2.16亿元,兑现新社区工厂奖补资金.69万元,发展新社区工厂6家,培育“五上”企业5户,新增市场主体户。
紫阳县不断开展紫阳茶优良单株品种选育推广,扎实推进城关、焕古、向阳片区茶园标准化改造,提高全域绿色生产水平,完善“绿红白黑调”产品体系、“十百千万”组织体系、“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和“可视可查”溯源体系,推动茶产业全面提质升级。紫阳富硒茶进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配套服务区,荣膺第十四届全运会官方特许商品,“紫阳叶子”商标申报注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同时,紫阳县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建成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家,成功举办“向幸福出发”等文旅主题活动,“一城五镇十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提升,获评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
“办事不出门,真正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成一件事’,我为社区有便民服务室这样的办事机构点赞。”日前,仁和社区易地搬迁户李德美到社区便民服务室咨询办理其父亲丧葬补助金事项,窗口工作人员谢志琴现场指导其填写申报表,当天即报镇社保站审核办结。
紫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建立的“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延伸“基层一窗”,实现了更多事项在群众“家门口”即可完成办理。目前,这项改革措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在全省复制推广。
同样受到群众交口称赞的还有紫阳县公安局创新建立的“全方位精准防控,全链条精确打击,全领域精细治理”的“三全”全民反诈骗机制,截至目前,已劝阻止付余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万余元。
紫阳县在积极探索惠民便民长效机制的同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着力让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
今年以来,紫阳县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保“五元共治、三创共建”,从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有关要求,关闭退出矿业权8家,新完成营造林5.7万亩,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县城空气优良天数全市第一。潘家坡区域综合开发、西门河城市广场等项目稳步推进,紫府路综合改造、三岔路口滑坡治理项目投入使用,县医院、西关等老旧小区改造户,蒿坪副中心、重点集镇和3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建设,国道和平至县城段、擂鼓台旅游公路、权河至高桥、和平至焕古道路提升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民生支出15.8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2%;消除“三类人群”风险户4人;10件民生实事、项公开承诺重点推进;新增城镇就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接种新冠疫苗25.2万剂次;县养老公寓投入运营,发放各类救助资金万元……一组组翔实数据的背后,是一批批为民便民的长效机制、一个个惠民利民的实招硬招,更是紫阳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09-:00:00:0——紫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追赶超越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