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美千年的陕南硬菜,相传和汉高祖刘邦有关

上文,二公主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唯一以道教元素命名的县——陕西省紫阳县,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来自紫阳的著名小吃,紫阳蒸盆子。

陕西,也称三秦大地,三秦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当下三秦的意思就是“陕北、关中、陕南”的意思,陕西地域辽阔,纵跨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陕北属于黄土高原,关中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陕南则是秦巴山区,三秦大地各地之间气候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也决定了不同的人文和风俗习惯。

外地朋友对陕西的印象,尤其是陕西美食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以及各种面食方面,今天二公主给大家推荐一道陕南的美食,历史悠久,而且是少数上过国宴的陕西名菜。

紫阳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水之滨,因地理环境独特,南北兼具东西交融,动植物的多样性使食材的丰富性有了基础。因此这里的饮食宽泛、博杂,也很独特。无论是传统大菜还是坊间小吃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蒸盆子”,从西汉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蒸盆子”是紫阳的一道传统菜肴,因其历史悠久、营养丰富而闻名。在紫阳,不管穷家小户还是殷实富户,过年必做“蒸盆子”,它既是过年的标志,也是阖家团圆的象征。因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程序复杂,故才会因其鲜、香、醇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和久吃不腻的特点成为陕西十大名菜之一,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蒸盆子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刘邦至紫阳县汉王城时,当地士绅为欢迎他,特意找来厨师准备大摆筵席,可是军队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制作宴席已经来不及。聪明的厨师就将猪蹄、当地土鸡和莲菜、木耳等加入调料,一起放入大乌盆,用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刘邦大军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个个精神焕发。刘邦大为赞赏,问厨师此菜为何名,厨师以前也从未做过,正危难时,猛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此菜名叫“蒸盆子”。

第二种:紫阳本就是道教圣地,道教文化在这里根深蒂固,对当地饮食文化也有很深的影响,相传是在紫阳汉王镇某山修行的道教人士发明了蒸盆子,而蒸盆子里面的五种食材:萝卜、莲菜、猪腿肉、鸡肉、鸡蛋,恰好符合道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当着五种食材相互搭配的时候,风味独到,鲜而不腻。

以上两种蒸盆子起源的说法都很难考证,而且都有很多漏洞,现在更多的人认同第一种说法,如果真是西汉时期就有的美食,那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紫阳历来是汉江码头,在过去水运繁盛的年代,走汉口进任河入川,船工们吃住均在船上。出发时,将大家从家里带的肉啊菜啊一起放入盆中,加水之后,也不去管它,等到了目的地,打开锅盖,就只闻见香气四溢,一盆荤素搭配,营养美味的餐食出锅了。这估计就是紫阳蒸盆子的前身了。

蒸盆子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原料有整只土鸡、猪蹄、莲菜、红萝卜、青笋、鸡蛋饺子;调料则有草果、桂皮等。鸡代表吉祥如意,猪蹄抓钱手,代表富贵,莲菜代表年年有余,鸡蛋饺子做成元宝形状,寓意四季发财,里面除了盐不使用任何调味料,因为在紫阳人看来,最简单原始的方法才最能体现传统手艺的精髓。原料与调料分步入盆,用大铁锅加水烧开再放盆进去隔火而蒸,时间最好控制在8小时左右,一盆饱含了祝福与吉祥的美味在厨师手上开出花来。食物的鲜香经过高温蒸汽的凝结再滴落到盆中,清亮鲜醇的蒸盆子汤就这样形成。地道的紫阳“蒸盆子”秘诀之一就是在烹饪过程中不加一滴水,所有水分都来源于食物本身。

昼夜往复,这方热土一如既往的朴实鲜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如同紫阳“蒸盆子”一样——简单的食材经过奇妙的组合,变幻出独特的味觉密码,诠释着生活百态。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轮回中,历久弥新。商业时代的来临,使得紫阳“蒸盆子”也像别的地方名菜一样逐渐在各大城市里流传蔓延,但费时的工艺,上乘的选材,均是他乡无法复制的味道。

外地的朋友想吃正宗的字样蒸盆子,在过去只能去紫阳县汉王镇才能吃到,现在包括蒸盆子在内的很多陕南菜,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在西安很多陕南的饭馆也非常的多,多数陕南饭馆都有紫阳蒸盆子,来西安旅游的朋友,除了吃凉皮、泡馍之外,也可以尝试下去吃一次紫阳蒸盆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0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