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的这些茶文化你知道多少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陕西的大巴山是茶叶生产之乡,早在汉朝时期,就属于我国的七大茶区之一。《新唐书·地理志》载:贡茶有"山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山南道"就是指陕西的巴山地区,可见陕南茶叶作为宫廷饮料的历史已很悠久了。

一、陕南产好茶

陕西茶叶的总称叫"陕青",其成品经过杀青、蕴华、显美、焙香、精化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用火炒干的叫"炒青",用火烘干的叫"烘青"。品种很多,最有名气的有"紫阳毛尖","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等数种。

紫阳毛尖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县,是驰誉省内外的名茶。"紫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经加工出来的茶叶条形紧结匀称,外形碧绿油润,捧在手上细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见,冲泡的茶叶清澈鲜艳,清香的气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饮,则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种甘美之味,《紫阳县志》称这种毛尖茶为"骊龙之珠"实不过誉。据化验,紫阳县产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闽等地的高6至32倍,长期饮用,有防癌和预防血管硬化作用。此茶与西湖龙井并列为全国名茶。

秦巴雾毫

秦巴雾毫产于陕西镇巴县,这种茶早在西汉初年就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年12月,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到镇巴考察,给取了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叫做"秦巴雾毫",秦巴,指陕西镇巴,雾,指云雾弥漫的自然环境;毫,指嫩叶周围白茸茸的毫毛,代表茶叶之质。此茶汤色鲜美,气味芳香,在省内外颇负盛名。

午子仙毫

午子仙毫产于陕西西乡县高耸入云、雾霭朦朦的午子山上,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生产的茶叶条形紧细匀整,甘冽可口,经久耐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而名噪京师。年5月被评为省级优质名茶,年6月初,在福州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中国茶叶》杂志曾向国内外介绍了这一名茶。

汉水银梭

汉水银梭产于陕西南郑县的毕坝地区。此处位于巴山腹地,山中到处茂林修竹,地气潮湿,生产的茶叶条细柔嫩,味甘芳香,质厚耐泡,据说在清代就已闻名遐迩,当地县官为了巴结皇帝,曾以贡品进奉给皇室。近几年,因采制精细,泡出的茶色绿水青,香味浓郁,人们争相购买,市场上常供不应求。

其他茶品

此外,白河县的茅坪茶,平利县的三里垭青茶,商南县的毛尖茶等,都因芳香浓郁,回味甘甜,经久耐泡,在省内外较有名气。

二、陕南特色茶俗

饮茶是陕南山民生活的重要内容。陕南地区的茶俗极具陕南地方特色。在陕南,有客来访,无茶不成敬意。茶谚说:“待客茶为先”,“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表示歉意的习惯用语是“连水(茶水)也没喝一口,真怠慢了您”。即使夜半造访,也要先敬茶而后叙谈。陌生人路过,进门讨茶喝,主人热情接待,立即烧水煮茶,讨要茶水钱是会遭到左邻右舍耻笑的。

客来敬茶

陕西人爱饮茶,待客也以茶为先,"客来敬茶"是习以为常的礼节。客人坐定,主人先捧给一杯热茶,表示欢迎,然后主人才陪客人坐下叙话,开始谈论正事。陕南人也有用茶叶作礼品馈赠亲友的习俗,每逢四时八节,或走亲访友、或送别贵客,常以赠送茶叶表示敬重之心。在巴山地区,女婿看望丈人,上好的礼品莫过于二斤茶叶,若质好味佳,丈人喜出望外,还邀来左邻右舍到家一起品尝,共享其乐。陕南高档茶从古到今都是首选送礼佳品。古有明代诗人王九思的《金州周守惠茶赋谢》为证,今人无论送友、答谢、论婚或是开会、经贸洽谈送纪念品,无论是三色礼和四色礼,一般都有高档紫阳茶、平利茶、西乡茶、汉中茶,简直到了无茶不成礼的地步。

茶壶会

关中人和陕南人都有饮茶的嗜好,且喜清早饮茶,各地习俗不同,饮茶方法各异。关中农家,不论冬夏,天亮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沏一壶茶,空着肚子喝,而且不在家中独饮,喜欢三五成群,手持小茶壶,或站在屋前,或蹲在树下,边缀饮边谈论,俗称"茶壶会"。品足饮够之后,再各自操持其营生。

茶馆文化

许多人不仅在家里饮茶,还喜欢到茶馆去饮茶,陕西茶馆源远流长,早在唐代长安就出现了专卖茶水的茶肆。陕南人历来有在茶馆调解民事纠纷的习俗,争执的双方邀请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调解人,共同进入茶馆,一边饮茶,一边述说事实经过,并讲清各自的道理,由调解人评理,调解人作出仲裁后,茶钱全由输理的一方支付,这叫"吃讲茶"。在旧社会里,人们认为"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了纠纷不愿到法院告状,请人到茶馆调解者甚多。今天的人民法院秉公执法,但有些人怕起诉麻烦,仍有愿到茶馆去调解纠纷的。

陕南茶馆对茶客服务周到热情,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只要不换茶叶便不加钱,茶馆老板绝不会白眼相加或下逐客令的。需要添水时,只要把茶盖揭开,茶倌便马上过来掺水。夏天走热了,茶馆还递过热毛巾让茶客擦汗,许多人认为在茶馆坐得舒服,喝得痛快,花几角钱值得。

三、丰富多彩的“茶食”

陕南人特别重视早茶和饭后茶。“早茶一杯,精神百倍”,“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除口臭,助消化,喝上几口紫阳茶”。从这些茶谚中便可知道陕南人对茶叶养生保健作用的重视了。

灌灌茶

罐罐茶在陕西省略阳县西部特别流行。所谓"罐罐茶",就是煮茶不用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这种茶唯陕南独有。罐子分三个规格,大号高15厘米、直径11厘米(口径);二号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三号高7.5厘米、直径5.5厘米。由于各地群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各异,罐罐茶的用料、做法和风味也各不相同。罐罐茶的特点是把饮茶和饮食礼仪结合于一体。罐罐茶又分油茶、面茶、清茶三种,其熬制方法和用途亦不同。

罐罐面茶是较普遍的一种,以茶叶和玉米面(粉)为主体,配以腊肉丁、花生仕、核桃仕、豆腐、鸡蛋、麻花为“辅料”(其中腊肉丁、花生仁、核桃仁、鸡蛋应提前在铁锅内炒熟);并加葱、姜、茴香、花椒、藿得、盐等“调料”。除主食玉米面外;“辅料”和“调料”根据家庭情况可多可少,用三种“辅料”即为三层楼,以此类推,有“五层楼”、“六层楼”之说。熬制面茶,是在三号罐内加冷水至半罐,另加葱、姜、茴香、藿香、花椒等,置火炉边煮沸,后将玉米面用冷水调成糊状倒入其中,加盐少许,不断搅拌煮熟,稀稠以用竹筷沾起成线为准。与此同时,用二号罐加冷水熬茶叶,用茶多少按家庭人口决定,茶叶水煮开时将适量茶汁倒入大号罐内与玉米面糊一起搅拌,后倒入小碗内即可食用。这样调制的罐罐面茶,清香味正,略带苦味,油而不腻。茶叶一般用粗老茶,耐熬、口劲大。

罐罐油茶是用三号罐倒入适量青油,煎熬,略见油烟,移出火炉,待凉片刻,再加入适量细茶叶,不停翻炒,然后注入容量三分之二的温水煮沸,再倒入小杯品饮。

罐罐清茶是用大号或二号罐加入适量粗茶和水,在火炉上煮沸,后倒入杯中饮用。

三种罐罐茶各有不同用途,如款待长者、尊贵宾客需用罐罐油茶,茶汤金黄,油花闪烁,茶香和油香浑为一体,倍觉清香、味浓;罐罐面茶,通常作为早茶,再配烤黄的馍片,一边食面茶,一边吃馍片,是最常见的吃法;罐罐清茶,是家庭晚辈孝敬家中老人和兄长的一种早茶,是我国尊老敬长美德的具体表现。

糊油茶

糊油茶是山区人普遍爱喝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把茶叶装进陶瓷罐内,(罐高约七寸,直径三寸,两端小,肚子大),煨在火上,加进各种调味品,再把炒熟的白面或包谷面搅成糊状倒进去,烧开后倒在碗里,加上炒花生仁,炒核桃仁及干脆酥香的油炸馓子或油酥干果,这种茶经济简便,香味浓郁,有和胃利肠之功。

油炒茶

油炒茶是宁强、略阳及南郑部分山区人爱喝的一种。这种茶的罐罐只有鹅蛋大小,喝茶用盅子,每次只能喝一两盅,不能多喝,其制作方法是先把罐罐煨在火中,烧至发红时投进猪油或菜籽油,待油烧沸冒出白烟,再投进适量茶叶,用筷子不停地翻炒,有茶香味时,即倒进清水,加食盐或白糖烧沸即可。这种茶消暑解渴,养胃生津,提神解乏,每人只要早上喝两盅,上山耕耘,一天内不觉干渴。

蒸油茶

蒸油茶多为春冬季节饮用。制法是先将猪板油切成石榴大小的粒状,同桂圆肉、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等一起装在盆里,放在笼里蒸至板油融化为止。吃时每次舀一、二调羹,倒入小罐内,加进适量茶水,置火中煨沸即可。这种"蒸油茶"香甜味醇,滋阴补阳,益脾润肺,但花钱太多,过去穷苦百姓饮不起,如今在山区人逐渐富了,许多人家也喝上了"蒸油茶"。

居住在巴山几个县的农民,嗜茶成癖,无论男女,一年四季常饮,当地有"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买不到茶叶,有的还以板栗叶、桑树叶代茶冲饮。有的人不仅酷爱喝茶,而且还喜欢喝酽茶。抓大把茶叶,置火上熬煮,其色浓若紫汤,其味涩似木瓜,苦似中药,唯此方合口味,也唯此才能过瘾。有的农民清晨上坡耕作,背篓里装上茶缸、茶杯、茶叶,到了地头,支起三块石头,舀一缸溪水,置茶叶于其中,一面煮茶,一面锄地,茶煮好,每人喝一两杯,再继续耕作,显得格外精神。

当然,饮茶也不宜过多,且应注意时间。“早酒晚茶黎明色,劝君一生使不得。”这便是陕南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告诫。陕南人,并不是只把饮茶看作人的生理需求,他们也会利用饮茶联络感情、陶冶性情。彼此有了芥蒂,壶茶共饮,边品边谈,话明气散。单位同仁,开茶话会,沟通感情,达成共识。宴席上不胜酒力,便可以茶代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0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