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山里娃逆袭上大学,2次参军

几乎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关于军人的梦想,在那绿色的军营里,挥霍一把戎马生涯的岁月,收获一段传奇精彩的人生。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汪大松同学两次背起行囊、参军入伍,在热血军营里淬炼青春,用迷彩时光打造成为最好的自己。

多吃苦才能成大事

年深秋的一天,早上6:00,朝雾笼罩下大巴山尚处于夜幕之中,紫阳县蒿坪镇森林村奋斗小学3年级的汪大松和2年级的汪大朋擎着火把出门了,爸爸把两兄弟送出家门,在他们的书包里各塞进一大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再每人给5毛钱,红薯是当早饭吃的,5毛钱用来买午餐。4公里崎岖蜿蜒的山路,左手边是嶙峋山石,右手边是深涧河谷。因为走惯了,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一边背诵着昨天的课文,一边小跑着。他们要在8点之前赶到学校。

学校没有玻璃窗,窗户是用塑料纸糊的,风一吹,教室和外面一样冷,汪大松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火盆,课间的时候去外面的林子里捡些柴火,上课的时候笼上火才不会冷。放学后,他和弟弟一边走,一边捡柴火,赶到家的时候就捡够了妈妈做晚饭用的柴。写完作业,趁着天没黑,再去打一筐猪草。农忙时间帮家里采茶、插秧、收土豆、收玉米,在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里,兄弟俩度过了整个少年时期。记忆中,父亲总是说:“娃儿哦,一定要多吃苦,多吃苦才能成大事!”汪大松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上学条件艰苦,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山里孩子的生活简单而封闭,第一次点亮汪大松人生梦想的,是两部电视剧。《士兵突击》上映的时候,他9岁,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军魂让他感动不已。《我是特种兵》上映的时候,他14岁,狼牙特别突击队铁血精诚的训练让他热血沸腾。他对弟弟说:“大朋,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你要相信,哥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每到周末,他们兄弟俩就折根竹子作“92式机关枪”,在山林中扮演狙击手,伏击、格斗、突袭,一点不含糊。

秦巴山汪大松家的旧居

为当兵而生

年9月,汪大松成为陕西科技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刚入校时,他就被狠狠打击了一次。在新生军事训练中,他努力表现、争当优秀,最后却与“优秀军训学员”荣誉擦肩而过。军训结束后,他报名参加学校国旗护卫队成员的选拔,也落选了。

在情绪低落时,是学校设艺学院的“艺心坊”大学生心理协会为他解开心结。指导老师李志如对他说:“大松,内心强大的人就是要勇敢迎接挑战,在挫折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接受自己,发现自己的性格中的长处与短板,努力取长补短,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听了李老师的话,汪大松深有感触,他说:“那段时间接触了许多心理健康知识,带给我清晰的自我认知,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

年4月,陕西科技大学举办大学生应征入伍宣讲会,汪大松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了:“当天我就报了名,全家人都为我加油,让我好好表现。整个4月,体检、政审、心理筛查、役前集训,我顺利通过了每个选拔环节。”汪大松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当兵而生的,“军事训练强、专业技术精、思想作风正”,这是部队首长为汪大松颁发“优秀义务兵”勋章时的评语。新兵连22名战士,每年只有2、3个名额,汪大松却连续两年斩获殊荣,这样的成绩让他自豪不已,他兴奋地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

勋章背后的故事

“我们武警内卫部队的作训科目中最主要的是枪械训练和体能训练。第一天打靶的时候我兴奋地手直抖,‘92式手枪’‘95式自动步枪’这些以前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武器真正握在手里的那一刻,太激动了,亏得连长在旁边一直教导,否则肯定脱靶。体能训练中最‘酸爽’的要数负重奔袭。负重不少于30公斤,行程不少于10公里,在30多度的高温下行军,走到一半的时候体力已经透支,脚上都起了泡,但是没有一个人退出,大家互相搀扶着走。那种一起吃过苦的战友之情特别深厚,”汪大松的眼睛湿润了:“和《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一样,我们连的‘连魂’也是不抛弃、不放弃。”

“我还兼任连队的‘新闻兵’。编写连队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宣传优秀展示的典型事迹,用相机记录下战友们打靶、演习的画面,每半个月左右,我写的报道就会发布在连队内网。虽然很辛苦,但是通过这些工作,我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认可。”业余时间,汪大松总是喜欢泡在连队的图书室里,他看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乔斯坦《苏菲的世界》这样的哲学著作,还看了《巴黎圣母院》《活着》等文学名著,“那两年,收获很大,文笔也一直在提升。”

不给年轻留下任何遗憾

年9月,汪大松复学,变成了级插班生。乍从部队到大学校园、从军营到大学生宿舍,他一下子愣住了:“推开门我看见室友们的被子胡乱堆在床上,桌子上是吃剩的打包袋,地上是脏鞋、脏袜子。愣了2秒钟后我决定,新生活就从打扫卫生开始。”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学着叠起“豆腐块”,地面、桌面一尘不染,室友们一起把“样板宿舍”一直保持到毕业。

室友们发现汪大松的时间总是很紧迫,他在拼命补回当兵两年期间落下的课程。他继续精进摄影技术,还自学PR视频编辑软件剪辑视频,把在部队生活中的故事配上照片、字幕,制作成微电影发布在哔哩哔哩上,让更多人看到当代军人的风采,成为颇有热度的“up主”。寒暑假时间,他去全国各地拜访老战友,也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浙江、大理、丽江、重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发布一段人生感悟:“用双腿去行万里路,用双眼去发现大自然的美,用双手去剪辑分享视频,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诗人艾青说,‘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不想给年轻留下任何遗憾。”

后来杨军老师在校园里遇到汪大松,惊讶于他的成熟与历练,感叹军旅生活对一个人的锻造与雕琢,他说:“第一次入伍之前,汪大松当时看起来腼腆羞涩,缺少一点刚毅的军人气质,如今变得人如其名,如一棵大松树般正直、沉稳、挺拔,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这就是证明!”

留在部队,就是我的初心

年7月,汪大松顺利毕业并取得艺术学学士学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都在急着找寻一份合适的工作。汪大松的父母也为他的前途着急。凭借过硬的专业基础,他本可以找到一份设计师的工作,可是他却不着急,从容淡定地在家里等待着,等待届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通知。

“选择当兵,留在部队,就是我的初心。还清楚地记得年4月,我们12个同年兵被送上退伍的大巴,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当时我就想,如果能一辈子留在部队该多好。我喜欢军旅生活的自律感、紧张感、充实感;喜欢那种真挚、纯粹的战友之情。我今年24岁了,还有一年就超过入伍年龄限制了,抓住最后的机会,走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我没有别的选择。”

年8月,再次报名、体检、政审,虽然有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汪大松却丝毫没有掉以轻心,一如既往地严谨对待。他说:“好的身体素质要靠严格的自律。我从不过分依赖手机来打发时间,也不让手机把我的时间碎片化,所以视力一直很好;退伍之后我也从没有间断过体能训练,每天我都会6:30起床,锻炼身体,所以体能也保持得很好。”临行前,弟弟汪大朋送他到车站,亲手把参军光荣的大红花戴在他的胸前,眼神无比羡慕。他拍着弟弟的肩膀说:“你好好学习,好好照顾爸妈,等哥再拿个军功章回来!”

军歌嘹亮,汽笛声声,两度戎装,一生无悔。作为陕科大学子,汪大松将继续坚守从军初心,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积极作为,多经历,多成长,完善和突破自己,成为一个更有灵魂,更有本事,更有血性和品德的新一代中国青年,用更为宽广的胸怀,去拥抱人生旅途中的各种风景,用粗糙而有力的双手,去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7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