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清朝咸丰年间,宜阳县有位叫李福的木匠,由于他的手艺精湛,不管是建造房屋还是打造家具,都是一把好手,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请他干活。靠着自己的手艺,李福不但盖了三间瓦房,还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古代交通不是很便利,除了那些达官贵人用马车以外,大多数人出远门都是步行。李福有时会到隔壁镇上给人做木工活,常常会忙到傍晚,不过他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多晚,当天都会回家,绝不在外面过夜。这天,镇上的赵员外派下人请李福去家中做木工活。原来赵员外的女儿快要出嫁了,他一直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平时对她万般宠爱。这次请李福过去,就是听闻他的名气,让李福打造几件上好的家具作为嫁妆。李福带上墨斗、刨子、凿子等工具,跟着下人来到了赵员外的家中。果然是名不虚传,李福的手艺没得说,黄花梨顶箱柜、楠木书柜、樟木箱子,这些木器家具经过他的打造,每一件都是古香古色、高贵风雅。赵员外看得不禁连连赞叹,不住夸奖李福的手艺精湛。高兴之余,赵员外不但多给了李福一些银两,还摆下宴席盛情款待了一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都喝得非常尽兴。此时已经到了戌时,李福谢绝了赵员外的挽留,执意要赶回家里。李福把墨斗、刨子、凿子等工具收拾好,迈着踉跄的步伐开始回家了。要是换成其他人,独自一人走夜路是非常害怕的,不过李福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村里人常常会听到一些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说的有板有眼,就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李福每次听了都会一笑而过,不并当真。这天是农历的九月十五,一轮圆月挂在天空,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走在乡间小道上,四周静得出奇,时不时有一阵微风吹过,地里的野草发出沙沙的响声。走着走着,李福来到了一座桥边,过了这座桥,马上就到家了。李福今晚喝了不少酒,身上又背着工具,走了半天路有些累了,于是就打算坐在桥墩上歇息片刻。李福刚坐下,借着月光,隐约发现桥上不远处还有一个人坐在那里。这大晚上的,怎么还有人不回家,坐在桥边很危险啊。李福也是个热心肠,他没有想太多,就走近一点看看到底是谁。面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翁,看样子有八九十岁的年纪,显得非常慈祥和蔼,仔细观瞧,不像是附近的村民。李福就开口问道:“这位老人家,看您的样子也不是我们当地人,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个人坐在桥边啊,这样很危险啊?”老翁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他到底是岁数大了,说话都不怎么利索。老翁开口说道:“我是从隔壁县过来的,儿子在你们镇上经营丝绸生意,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我有点想念他,就准备过来看他。”说完他又举起了手里的一张纸,接着跟李福说:“这是我儿子给我写的书信,我也不认识字,上面应该有他的地址,你帮我看看具体在哪里啊。”李福把老翁的那张纸拿起来在月光下一看,这哪里是什么书信啊,分明是一张银票,而且是一百两的面额。正所谓财帛动人心,要是换成其他人,早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拿走了,况且大晚上的也看不清楚自己的样貌。李福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连忙跟老翁说:“老人家,你这不是书信,是一百两的银票,赶紧把它收起来,不要被坏人看到了。”顿了顿,李福又说道:“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你先去我家凑合一晚吧,明天我跟您一起去镇上找您儿子,镇上一共也就三家丝绸店,很容易找到的。”老翁听完呵呵一笑,说道:“也好,那就麻烦你了年轻人。”李福搀扶着老翁来到家中,妻子开门闻到李福身上的酒气,本来想埋怨几句的,可是她看到了李福旁边还有一位老翁。李福就把刚才的经历跟妻子说了,妻子听完没有厌烦,反而热心地把老翁扶到屋里,还给老翁盛了一碗热汤。末了又把客房收拾了一番,让老翁今晚住在他们家。李福夫妻二人就寝时,妻子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坐了起来,她摇了摇身边的李福,跟他说:“我一看到那位老翁就觉得面熟,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一样,刚才想了半天,你看他是不是跟我们村土地庙里的土地爷一样?”李福听妻子这么说,仔细想了想,也觉得非常像。两人这下睡不着了,就蹑手蹑脚地来到客房,想再次确认一下。谁知进了客房,发现那位老翁不见了,李福赶紧把蜡烛点亮,发现床上只剩那张一百两银票。晚上李福和妻子睡着了,两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中那位老翁笑呵呵地跟他们说,自己就是土地爷。土地爷在桥边考验了好几个人,可是他们都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把银票据为己有了。只有李福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还帮助自己。这就是积德行善啊,以后李福会有福报的。后来,李福果然获得了福报,正如《太上感应篇》开篇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李福两口子不但健康长寿,还子孙荣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吉庆之家。
清朝咸丰年间,宜阳县有位叫李福的木匠,由于他的手艺精湛,不管是建造房屋还是打造家具,都是一把好手,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请他干活。靠着自己的手艺,李福不但盖了三间瓦房,还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古代交通不是很便利,除了那些达官贵人用马车以外,大多数人出远门都是步行。李福有时会到隔壁镇上给人做木工活,常常会忙到傍晚,不过他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多晚,当天都会回家,绝不在外面过夜。这天,镇上的赵员外派下人请李福去家中做木工活。原来赵员外的女儿快要出嫁了,他一直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平时对她万般宠爱。这次请李福过去,就是听闻他的名气,让李福打造几件上好的家具作为嫁妆。李福带上墨斗、刨子、凿子等工具,跟着下人来到了赵员外的家中。果然是名不虚传,李福的手艺没得说,黄花梨顶箱柜、楠木书柜、樟木箱子,这些木器家具经过他的打造,每一件都是古香古色、高贵风雅。赵员外看得不禁连连赞叹,不住夸奖李福的手艺精湛。高兴之余,赵员外不但多给了李福一些银两,还摆下宴席盛情款待了一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都喝得非常尽兴。此时已经到了戌时,李福谢绝了赵员外的挽留,执意要赶回家里。李福把墨斗、刨子、凿子等工具收拾好,迈着踉跄的步伐开始回家了。要是换成其他人,独自一人走夜路是非常害怕的,不过李福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村里人常常会听到一些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说的有板有眼,就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李福每次听了都会一笑而过,不并当真。这天是农历的九月十五,一轮圆月挂在天空,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走在乡间小道上,四周静得出奇,时不时有一阵微风吹过,地里的野草发出沙沙的响声。走着走着,李福来到了一座桥边,过了这座桥,马上就到家了。李福今晚喝了不少酒,身上又背着工具,走了半天路有些累了,于是就打算坐在桥墩上歇息片刻。李福刚坐下,借着月光,隐约发现桥上不远处还有一个人坐在那里。这大晚上的,怎么还有人不回家,坐在桥边很危险啊。李福也是个热心肠,他没有想太多,就走近一点看看到底是谁。面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翁,看样子有八九十岁的年纪,显得非常慈祥和蔼,仔细观瞧,不像是附近的村民。李福就开口问道:“这位老人家,看您的样子也不是我们当地人,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个人坐在桥边啊,这样很危险啊?”老翁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他到底是岁数大了,说话都不怎么利索。老翁开口说道:“我是从隔壁县过来的,儿子在你们镇上经营丝绸生意,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我有点想念他,就准备过来看他。”说完他又举起了手里的一张纸,接着跟李福说:“这是我儿子给我写的书信,我也不认识字,上面应该有他的地址,你帮我看看具体在哪里啊。”李福把老翁的那张纸拿起来在月光下一看,这哪里是什么书信啊,分明是一张银票,而且是一百两的面额。正所谓财帛动人心,要是换成其他人,早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拿走了,况且大晚上的也看不清楚自己的样貌。李福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连忙跟老翁说:“老人家,你这不是书信,是一百两的银票,赶紧把它收起来,不要被坏人看到了。”顿了顿,李福又说道:“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你先去我家凑合一晚吧,明天我跟您一起去镇上找您儿子,镇上一共也就三家丝绸店,很容易找到的。”老翁听完呵呵一笑,说道:“也好,那就麻烦你了年轻人。”李福搀扶着老翁来到家中,妻子开门闻到李福身上的酒气,本来想埋怨几句的,可是她看到了李福旁边还有一位老翁。李福就把刚才的经历跟妻子说了,妻子听完没有厌烦,反而热心地把老翁扶到屋里,还给老翁盛了一碗热汤。末了又把客房收拾了一番,让老翁今晚住在他们家。李福夫妻二人就寝时,妻子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坐了起来,她摇了摇身边的李福,跟他说:“我一看到那位老翁就觉得面熟,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一样,刚才想了半天,你看他是不是跟我们村土地庙里的土地爷一样?”李福听妻子这么说,仔细想了想,也觉得非常像。两人这下睡不着了,就蹑手蹑脚地来到客房,想再次确认一下。谁知进了客房,发现那位老翁不见了,李福赶紧把蜡烛点亮,发现床上只剩那张一百两银票。晚上李福和妻子睡着了,两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中那位老翁笑呵呵地跟他们说,自己就是土地爷。土地爷在桥边考验了好几个人,可是他们都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把银票据为己有了。只有李福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还帮助自己。这就是积德行善啊,以后李福会有福报的。后来,李福果然获得了福报,正如《太上感应篇》开篇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李福两口子不但健康长寿,还子孙荣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吉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