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朱陆之异:基于一种“心学”的视角
王闻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
载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第1期
摘要:同作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术界多以理学、心学来划分朱熹和陆九渊,认为朱熹为理学家,陆九渊为心学家,从而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心”和“理”,即前者以理为要,后者以心为要。考察朱陆思想之差异,可以看出二者并非是一个宗理,一个宗心的不同,而是对这两个概念兼而有之,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心”的不同理解上。陆九渊的“心”乃是“天固本心”,认为此心由天所给予,强调万物都由心而发;而朱熹的“心”则是“别有一心”,即认为除了天之本心外,亦有外在的经验之心,即心的无内外性。简而言之,朱熹和陆九渊最大的不同在“心”而不是“心与理”。
关键词:朱熹;陆九渊;心与理;心学
引言
朱熹与陆九渊二人皆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现代,学者们都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学术界基于朱熹多言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便以理学家命名之;而以陆九渊多言心如何,“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便认为其为心学家。并且加之朱熹和陆九渊有过多次辩论,诸如“鹅湖之会”等,以及朱熹和陆九渊后人使这一辩论的矛盾点扩大,后人便以此作为二者对立的原由,并以心学和理学作为对立的两大思想。但考究二人相关文献便可以看出二者最大的不同并不是在于“心”与“理”的不同,而是在于“心”的不同,这一点多为学者所忽略,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地阐发。虽已有学者看到这一点①,但是对此不同的解释还未揭橥其实质,仅从之前的“尊德性”、“道问学”,心、性以及气之不同诸说来阐释,似乎并不能解释其“心”不同的具体所在。其实,他们都谈心、理,不过在根本上则是在于一者认为只有天生本心,一者认为除此之外,亦有经验之心的存在。而只有从“心”学这一视角来看待二者不同,才能更好的理解二者的思想,以及述清后人对二者的误解。
一、陆九渊之心
陆九渊被界定为宋明理学“心学派”的开创者由来已久,随之而来,阳明则常被认为是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以至于后人多用“陆王心学”来命名二人的思想体系,但是这看似无误的称谓却是对二者的思想没有做正确的分疏。陆九渊之心和阳明之心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陆九渊除了对心的重视外,他也给予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