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这座美食小城,实属被低估了

北京痤疮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来源:城市漫游计划

提到陕西,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一定是“碳水天堂”。

鲜美的羊肉汤里,手掰的泡馍咕嘟嘟吸满汤汁,筋道又不失鲜美,抚慰咕咕作响的肠胃;一个厚实的馍馍爽利地切成两半,塞进诚意满满的肉碎,就夹出了最有陕西味儿的小吃肉夹馍;一勺油泼辣子爽快地“泼”上扯面,热辣得滋啦作响,趁着这热闹劲快速搅拌,就可以痛痛快快咥(dié)面了。

面、米、杂粮,构成了陕西美食的大半江山。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碳水为王”的地方,却隐藏着一座“江南水乡”——安康。

汉水穿城过,造就陕南小江南

人们对陕西的第一印象总是高远空旷,焦黄贫瘠的黄土高原。但其实,陕北高原地区只占到了陕西全省面积的45%,还有19%属于关中平原地区,而另外36%则属于陕南秦巴山地区[1]。

安康,就坐落在陕南秦巴山地区的最南部,秦岭主脊横亘于北,大巴山蜿蜒于南,凤凰岭自西向东延伸,更有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由西向东穿流而过,在安康全境织成一张宛如植物叶脉般密集的水网[2]。

提起陕西,人们总是想起高原空旷的黄土高原/图虫创意

奔流不息的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也让安康全市的水资源总量,占到了陕西全省总量的61%,人均水资源量更是全省首位[3]。

而重重叠叠的秦岭阻滞了西北寒流和东南季风,也造就了安康如江南一般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2]。相较于陕北的凛冽干燥,关中的半湿润,位处陕南的安康,是陕西省当之无愧的“水乡”[4]。

安康山脉连绵,水汽充足,气候宛如江南/图虫创意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地理优势也让这片土地十分丰饶。安康拥有着丰富的天然物质资源,为南北植物荟萃之地。据秦岭植物志记载,安康地区的生物资源种类在整个陕西省都属名列前茅,有高达种。许多在同纬度地区难以正常生长的亚热带植物,在这里都能萌发出生机——柑橘、油桐、棕榈、芭蕉等亚热带植物,都能在安康自由生长[2]。

安康位处陕南,是陕西省的“水乡”/图虫创意

江南多产丝绸,安康也不例外。安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早从西汉时期便是丝绸的重要产地和外贸出口基地。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大兴种桑养蚕,至今已经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桑蚕产区[2][5]。

水网密布,安康地区的渔业自然也是十分发达,天然鱼类资源占到了陕西省全省的60%以上[6]。近年来,安康还大力发展人工饲养,依托于当地特色的地形地貌,发展出了稻田养鱼体系、瀛湖大水面养殖体系等等特色的渔业养殖项目[2]。

美食沿江而下,处处有特点

秦巴汉水间,游弋的近百种的鱼儿,被当地人珍而重之的请上餐桌,成就了一道道令人惊艳的鱼宴。

尤其流水镇富硒鱼宴,更是闻名四方。当地人通过煎、炸、蒸、炖等不同烹饪手法,将肥美鲜嫩的汉水鱼幻化出千般滋味与口感,成就了一道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清蒸鸭嘴鱼、特色盆盆鱼、鮰鱼炖豆腐、银鱼蒸蛋、生姜烩黄尾鱼等等。

在兼具壮美与灵秀的湖广山水中,人们品尝道道肥美鱼宴,心中皆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鱼是当地人餐桌上令人垂涎的美味

走出流水镇,位于汉水上游的紫阳县则以蒸盆子而声名远扬。

相传这道菜的来源是汉江船工歇脚时的荟菜,因为行程匆忙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做饭,便把各种蔬菜、肉类放进面盆中一起煮制,谁知味道却格外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初时的做法还十分简朴,有什么便放什么,随着这道菜渐渐地走下了船,它的做法也越发讲究起来,食材用料无一不精[7]。

如今,它已成为了当地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一道大菜。多年传承和演变下来,蒸盆子早已不再是最初的“简朴”模样,制作上可是讲究得很。

光是原料就有土鸡、猪蹄、莲藕、香菇、蛋饺、干墨鱼等数十种,制作时更是复杂,需要分批、分时入盆清蒸,蒸制时间最少也要4个小时。在漫长的水汽萦绕中,各种食材的香气浑然一体,才造就了这道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大菜[7]。

用料复杂,用时冗长,程序繁琐,做工讲究,而成品风味更是极佳,也难怪它能成为安康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当地最具特色的大菜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成品风味极佳/图虫创意

安康美食,不光特色,更有广纳众家之长的特点。安康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广纳移民的地区,来自周围的移民也影响了安康的饮食文化,比如来自巴蜀、秦楚的移民,就在安康的饮食文化中烙下了深刻的一笔,如今安康奇特的“八大怪”习俗中,就有不少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子——家家户户泡酸菜,蒸面稠酒人人爱,尼龙袜子套草鞋,石板上房当瓦盖,背篓里面把娃带,虫虫能当下酒菜,杀猪不卖薰起来[8]。

而进入现代,安康也在不断地接纳着新文化的滋养。比如在财梁社区,人们就用稻田养殖起了小龙虾。在安康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下,这里的小龙虾个肥体壮,营养丰富。好山好水出好虾,这些在安康水田中自由生长的小龙虾们,膘肥体壮,颜色鲜红,品质极佳,正在逐渐成为安康的新特产。

安康,正如它的名字,是一个“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康乐”的好地方。

从一穷二白,到丰饶美食之地

但你一定想不到的是,物产资源如此丰富的安康也曾是一座深度贫困市,财梁社区更是一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地方。

尽管占得天时地利,但因为安康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又位于川、陕、鄂的交通要塞之地,汉江四通八达,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安康的经济也被战争数次击溃。到建国前夕,安康地区还处在自然经济的落后状态[2]。

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也影响着安康的发展。

水灾便是困扰安康地区的一大难题。带来繁荣的汉江,也能在顷刻之间推翻一切,进入连绵的雨季后,汉水便会上涨,漫上街道,冲毁屋舍,带来无尽的苦难。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余年间,安康就发生了局部性洪涝灾害余次,平均每年5次。再加上平均一年发生1~2次的旱灾,更是大大影响了安康地区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安康可谓是一穷二白,疮痍满目[2]。

山多难行,也让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更难以与外界交流,发展备受限制。比如财梁社区,坐落在安康东南部,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过去,财梁社区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唯一通道,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不到4米宽的山路,崎岖难行,遇到恶劣天气更是难以出行,这也让当地人难以摆脱贫困[9]。

安康地区山多难行,交通不便,给当地发展造成困难/图虫创意

但是,从建国后安康就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一系列的修田造地、植树造林的举措,让安康逐渐地发展起来。70年代开始,国家更是在安康境内兴修水电站、铁路、县乡公路等一系列设施,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洪涝水灾的危害。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安康地区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许多家庭真正带向了山外的新世界[2][10]。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变,开启了安康的崛起之路,而凝聚智慧的特色脱贫新路径,则让安康在真正变得“安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就是安康地区独特的发展思路。安康地区不仅将人们异地安置,更为人们引入了丰富的产业,让人们能够在新家园开启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比如由原本财梁、龙泉、赵梁、苏坝、双庙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财梁社区,就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水稻田混养小龙虾。

为了利用好安康地区的”水乡“特点,在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央单位的帮扶下,财梁社区将曾经的荒田,建成了一个个虾稻田,不仅利用起了原本荒废的土地,也让周围的贫困户家庭增收,每个家庭都能有额外的收入。

养殖小龙虾,让安康地区的贫困家庭有了额外的收入

一筐筐膘肥体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让一个个贫困的家庭靠自己的双手,真正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除了虾稻园,财梁社区还建起了蔬菜园、茶园、蜜蜂园、绞股蓝园、猪养殖场、种牛繁殖场等六园五厂,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增收机会,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引企业到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给整个安康地区都带来了改变。

财梁社区的蔬菜园内,农民们充分应用“智慧农业”,实现生产过程全程监管

不仅如此,依托于互联网产业力量,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帮扶下,安康地区还有了一条“善融商务”的线上销售渠道,让大山的风物不仅能“走出去”,更能“卖出去”。

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青山绿水是安康的自然财富,也正在为安康创造着源源不断的经济财富。绿色生态优先,而经济发展不停,在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央单位的定点帮扶,以及当地人们的勤劳奋斗中,如今的安康正在真正地走向“安康”。

[1]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0).陕西省志第3卷地理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2]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4).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3]安康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陕西.

[5]安康日报.().“石泉蚕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6]安康发布.().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鱼——安康市生态渔业强势发展观察.

[7]安康市人民政府.().紫阳蒸盆子.

[8]安康市人民政府.().文化民俗.

[9]人民网.().财梁的变迁——中国建设银行定点帮扶汉滨区财梁社区纪实.

[10]中国水利.().安康水电站:守护一座城润泽一方人.

撰文

梨雪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4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