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展厅,富硒产品琳琅满目。照片均为记者田若楠摄
10月12日,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人员正在对富硒食品进行分析检测。
核心提示
■陕西省针对富硒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部署了提质增效方案,聚焦全链条拓展、全方位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富硒产业由“小、散、低、弱”向“优、特、强、大”转变,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安康现有4个“国字号”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建成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平台3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26个
安康是我国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全域54.2%土壤含硒量达中硒以上水平。近年来,安康将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年富硒产品实现产值.01亿元,综合产值达亿元,居全国各大富硒区之首。年上半年,富硒产品增长9.8%,高于六大支柱产业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作为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的富硒食品产业,在“链长制”的推动下,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富硒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富硒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富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抱团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10月11日,在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瓶瓶、一桶桶包装不一的天然富硒水被工人精心地“打扮”着。下一站,它们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生产天然富硒水已经20年了,在水中寻找差异化道路,做不一样的水,是我们的初衷。”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负责人沈代青说,“公司利用本地优质富硒资源,专注于富硒饮用水的生产研发,我们在技术水平和执行标准等方面逐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虽然该公司是生产天然富硒水企业的排头兵,但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在安康,做富硒食品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家,但是这些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企业基础比较薄弱,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说到富硒,就不得不提安康富硒茶。10月12日,在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茶农正在采摘最后一批富硒秋茶。
“今年,我们的富硒茶产量有35.2吨,实现产值万元,公司的整体发展还不错。但富硒茶品牌的知名度还是不够,后续我们计划实施富硒茶精深加工项目,到年完成年产吨富硒茶食品原料茶加工生产线建设,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晓华说。
从种植到采摘,再到深加工以及研发各种延伸富硒食品,各类富硒食品企业也在寻求走融合发展的道路。这其中,“链主企业”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富硒产品单一、企业分散等现状?
“要让富硒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行富硒食品‘链长制’就是最好的‘解药’。”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科科长王华尧说,“培育富硒千亿产业集群,推动资源集约、产业聚集,让规模不一的富硒食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取暖,同时依托富硒食品产业园等,加强招商引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集群效应。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
科技创新让富硒食品多样化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秋天到来时,买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发一个朋友圈,隔着屏幕都能让你感受到融融暖意。这是时下年轻人分享生活的一种做法,也体现了这个群体的口味和喜好。在安康紫阳县,经营了8年的富硒茶企业——焕古庄园富硒茶科技有限公司,在集天然富硒茶种植、生态园区、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前提下,在秉承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口味。
“去年8月我们启动了紫阳富硒茶风味茶研发项目,并与澳洲专家团队联合精心研制出了‘莎琳假日’系列风味茶,填补了紫阳富硒茶在风味茶领域的市场空白。”焕古庄园富硒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军说,“今年6月,延伸产品‘莎琳假日’系列手工原叶奶茶全面上线,该产品沿用了花果茶的风味,加入新西兰进口纯奶源,打造出的原生态健康奶茶市场前景广阔,上线后大幅度提升了富硒原叶茶需求量,也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
在传统茶叶里“做文章”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有科技手段。
在安康,拥有4个“国字号”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建成了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平台3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26个。
推动富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离不开科技创新。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说:“安康是富硒资源区,但是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富硒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以初加工产品为主,这就导致发展受限。为此,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推动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共组织实施了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专利授权65项。”
今年3月,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还出台《安康市六大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科研创新五年行动计划》,着重提升六大富硒产业全链条的科技研发,力争用3—5年时间,让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的基础研究、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助力打造“中国硒谷”金名片
作为全国富硒区之一,陕西在全国富硒产品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富硒产业是我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国天然富硒区,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天然富硒资源效应,扩大生态富硒健康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安康,富硒食品主导产业链聚集了富硒水、茶、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六大富硒食品,这六大产业为富硒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省针对富硒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部署了提质增效方案。“我们要聚焦全链条拓展、全方位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团式、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力,推动由‘小、散、低、弱’向‘优、特、强、大’转变,加速推进富硒产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富硒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富硒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省实施富硒食品产业“链长制”,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通过建设千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创建品牌拓市场等措施,加快构建完整的富硒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硒谷”金名片。
与此同时,为推动“链长制”落实,安康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安康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配套制定了《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编制了《安康市“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年,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亿元。(记者田若楠)
专家说
全链条推动富硒产业发展
——访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赵昆
发展富硒产业是陕西省安康市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径。今年7月,我省将富硒产业确定为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推动实施“链长制”,这是富硒产业进入省级战略后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富硒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陕西如何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11月2日,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赵昆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赵昆表示,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全国天然富硒区之一,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富硒产业是健康产业、是绿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目前,发展富硒产业全产业链,对推动全省生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赵昆指出,我省发展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首先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各地依据规划制定县域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分阶段推进富硒产业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如期完成。其次,要坚持科技创新,富硒产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技术科研攻关,促进富硒企业和富硒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要提质增效,聚焦全链条拓展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团式、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等多点发力,加速推进富硒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要坚持融合发展,以富硒资源为依托,安康市高标准建设富硒产业原材料种养基地和深加工基地,通过资源聚集和产业联动,将农业生产、农业加工与销售有机结合,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做实“互联网+”,延长富硒产业链。
绘制富硒产业全产业链图谱。围绕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鱼、富硒核桃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我省按照千亿产业链建设目标,谋划富硒产业链重点项目57个,力争到年,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亿元,助推安康市成为富硒资源变富硒产业的模范地区。(记者田若楠)
记者手记
新安康新“硒”望
一个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挖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此,发展富硒产业成为安康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找准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成熟的产业链是关键。
安康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土壤含硒面积高达54.2%的全国天然富硒区之一,也造就了安康富硒产品的多样性。富硒茶、水、魔芋、核桃、生猪和渔业都是优势产业。同样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安康富硒产品虽然种类多,但是企业规模小、散、弱,产品的成本也高,这些因素阻碍了富硒产业的发展。
找到了阻碍产业发展的“病症”,就要对症下药。我省有良好的富硒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我省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延链补链强链,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普查,推动富硒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和利用;建设高标准的富硒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富硒产业聚集地;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富硒资源的利用率和富硒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助力品牌走出去,同时通过“富硒+”让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把硒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生态经济。
相信有了完善的产业链,富硒产业这一既老又新的产业,将真正成为我省生态经济生力军。(田若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