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照片老大荔陕西法治网

(文/王小民)

大荔是千年古郡、河西名邑,自古以来垂青踏访的文人雅士众多。他们感叹于这里山河壮丽人文美、物阜民丰生态美,欣喜之余用珍贵的镜头记录下一方美丽与美好。

(一)大荔县城

大荔县城源于汉建安五年()所筑冯翊古城,晋太熙元年()改临晋县为大荔县。古城方方正正的规整形制延续千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时毁于一旦。后削掉北部余地,缩小城廓规模九里三,建成了精巧别致的龟形城垣,夯土包砖,外筑护城河,城区呈曲线网状分布,建筑布局曲折玄妙,蕴含天地灵气。

(二)朝邑县城

西魏大统六年()改南五泉县为朝邑县,以居朝阪得名,年朝邑并入大荔。朝邑县城为明景泰二年()建,周长四里,城门五座:东曰临河、西曰镇羌、西北曰金汤、南曰望岳、北曰迎恩,分东西南北四关。清代河槽西移,秋淫黄河暴涨常漫城门甚至涌入城内,因而西关繁华其余三关相对萧条,民国时期为朝邑县政府所在地。

(三)白冢城

安仁古称白冢,因北城门外有唐白马将军扈锷墓冢得名,民谣云“白冢高,狐夜嗥”。明嘉靖二十六年(),朝邑知县希祖修筑城堡,取名“白冢镇”,清咸丰时改名安仁镇。白冢城池坚固,虽较朝邑县城略小,然处在赴澄城、合阳二县的必经之路,故名享一时。清顺治三年(),魏天命率农民起义军在白冢镇被清军围困遭俘。

(四)南砦子

南砦子即朝坂原上的南寨子、仰圣堡,占地45亩。光绪初年,邑人阎敬铭倡修“丰图义仓”,历经四年,动支白银三万余两建成,规模宏伟,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粮仓占地二十余亩,砖砌围墙,内列仓廒,中为天井,院落深广,西南角门坡道通仓顶,顶铺青砖沿边砌女儿墙,仓外筑城挖壕固若金汤,至今保存完好且继续储粮。

(五)铁镰山

铁镰山在大荔县城北面,又名长虹岭、商颜、许原,从黄河岸边逶迤而西至洛水畔,状如平地生就的一把弯镰,横亘百里似金腰带。远远望去,沟壑纵横,原崖壁立,梯田层叠,峡谷幽深,高下参差,虽非名山胜地,却也颇有山峦掩影、曲径通幽的妙趣。“沟壑交错田纵横,菜花金黄林果红;一声汽笛长啸处,高铁飞架画图中。”

(六)金水沟

金水沟在大荔县东北境、原朝邑县北五十里,此处塬高谷深,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行人过往十分艰辛,乃朝邑县一险要。沟底有小溪泻出其间,当地人重此水如金,故名其“金水沟”。金水沟是大自然匠心独具雕琢而成的天然沟壑,山清水秀,林深叶茂,云雾缭绕,五股泉水汇成涓涓细流弯弯曲曲穿沟而过,东流十里入黄河。

(七)大庆渡

大庆渡位于范家下辛村东黄河岸边,先秦以来为连接秦晋的交通要冲。秦昭襄王五十年(前)首建浮桥,唐开元十二年()置铁牛揽浮桥,明万历年间(—)河桥废船渡兴。黄河流经此处泛滥无偿,渡口飘摇几度存亡,3年彻底停渡。大庆渡口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唐明皇李隆基有感而发:地险关愈壮,天平镇尚雄。

(八)渭水渡

渭河缠大荔南界自西而东畅流,《诗经》载:周文王姬昌在渭水之滨遇到太姒决定迎娶,因渡河无桥便造舟为梁,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献可考的桥梁建筑史先河。渭水渡以韦林仓西官船码头为荣,系大荔、朝邑、澄城、合阳、韩城等渭北各县东出潼关、西走长安的主要通道。渡口不仅是沟通一河两岸的工具,更是船舶停靠点与物资集散地。

(九)吴起墓

吴起墓在朝邑霸城,村中曾墓、庙并存。吴起(前—前),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周威烈王十七年(前),魏文侯任吴起为大将军率魏军渡河夺秦西河之地,三年后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抗击秦、韩两国。吴起在任期间以德修政甚有声名,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为魏国强大奠定了基础,著有《吴起兵法》。

(十)韩邦靖墓

韩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南阳洪人。自幼聪慧人称神童,14岁中举,撰文写诗余首。明正德十三年()编撰《朝邑县志》,以文字简约著称于世,被誉为“陕西八大名志之一”、入录清代“四库全书”,史志大家评价为“无韵之朝邑赋”。嘉靖二年()英年早逝,葬于家乡洛水之南,墓前有御赐碑刻数通。

(十一)饶益寺

饶益寺在古新市、今赵渡,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贞观二年()建十三层佛塔,明初地震时佛塔圮,陕西当局以石碑充修潼关水门,古迹尽湮,寺亦渐芜,天顺、万历年间曾有修葺稍称观美。饶益是陕州西边驰名佛寺,位置正当秦晋往来必经之路,历代名贤多于此寺探胜、赋诗题名勒石,“藏春坞”题字多得难以计数。

(十二)金龙寺

金龙寺坐西朝东、面河背原,唐贞观元年()建。“寺西枕华原,层台四级,后建浮屠,远望耸峻,为邑名蓝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金龙飞天,霞光飞散”的登基瑞兆,在位期间年年都要在佛诞日到金龙寺进香。明嘉靖年间寺院尽毁,瘟疫肆虐、田园荒芜迫使朝廷在弘治十二年()重修以安民心。“金龙高塔”为朝邑八景之一。

(十三)东岳庙

东岳庙在朝邑大寨子,又称东岳行祠、岱祠,是奉祀东岳泰山神的祠庙。唐贞观元年()重修,宋政和八年()敕赐崇祐观。史载宫殿嵯峨,楼台峻起,据华原之形胜,与华山、中条山呈三足鼎立之势。中有山门、岑楼、牌坊、香亭、长春阁、坐殿、寝殿,东西两边有关圣帝君、圣母祠、药王祠、瘟神祠、七十二山神,后世各代均有修葺。

(十四)阎公祠

阎公祠是祭祀清代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阎敬铭的祠庙,位于朝邑南寨子丰图义仓西侧。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誉称。光绪十八年()去世后,百姓感恩阎敬铭建仓之功建祠,慈禧太后题字“龙”“虎”、赠匾“霁月澄怀”“履中处和”。光绪二十五年(),建文介书院于阎公祠内。

(十五)灵应观

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的灵应观处在紫阳山南麓,也叫紫阳观,因形如箕掌俗称簸箕掌,殿宇参差,甚是巍峨。韩邦靖《朝邑县志》载,明初道教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在观中墙壁上题《桥山祈仙台》诗一首,走时漫天大雪仅在雪地留下一个脚印。元朝灵应观为师祖学堂,明清为管理道教事务的道会司,年三门峡移民时拆毁。

(十六)长春宫

长春宫在朝邑北寨子,周武帝保定五年()宇文护所筑,初名晋城,建德二年()因宫下花木四时茂盛如春置名长春。隋开皇十二年(),文帝增修殿宇以观华岳河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曾舍于此宫。“视河外之离宫,信寰中之特美;飞重楼之沓秀,绕长垣而层趾。”肃宗至德二年(),安庆绪焚毁长春宫。

……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弥足珍贵的褪色旧照片深深地刻画于脑海,影像之故城山峦、桥渡墓冢、寺庙祠观、文物胜迹,或已经消逝于历史长河、或历经劫难浴火重生,它们总是那样的令人掩卷难忘。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既从中感受到历史凝重的步履,更为灿烂的文化遗存所振奋,相信怀着满满的文化自信,美丽大荔必将迎来美好明天!

作者简介:王小民,年生,大荔县人,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出版有《同州风情》《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等13部文史著作。

作者/来源:美丽大荔MLDL

内容如有不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5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