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考古队与安康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紫阳的白马石、马家营、金坪、曹家坝等地发现了很多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同时发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陶器。
年的时候,紫阳县政府受到浙江丽水陶瓷的启发,尝试使用紫阳县龙王潭的富硒窑土烧制硒陶制品。在国内制陶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多次试验,最终烧制出含硒量达到每百克微克的陶瓷产品。这不仅探索出了失传千年的乌盆生产技艺,还荣获了第七届“大地奖”陶瓷作品大赛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两项。
但硒陶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三大难点。
一是制备难,单质硒和它的化合物在高温状态下很不稳定,非常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硒后挥发掉,给制备硒陶带来很大麻烦。
二是重金属干扰,制陶的窑土要先除去镉等重金属有害元素。
三是硒的释放不稳定,硒陶中的硒需要能够长久恒定的通过浸泡释放出来。
目前西北大学的专家团队,通过纳米硒技术成果破解了这些个问题。
首先是通过在制陶过程中添加稳定的纳米硒复合材料解决硒高温不稳定问题。
然后通过除去有害化合物,添加有益化合物,并控制硒陶中硒渗出量来使得其他重金属也在安全范围内。
最后也是通过使用纳米材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结合的方式使得硒陶可以长久恒定的通过浸泡水或食物为人体进行补硒。
富硒陶瓷材料在水中浸泡释放人体所需要的硒就像天然矿石释放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离子一样。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无声无息的达到补硒的作用。而且通过利用纳米硒所具有的低毒性和更高的生物活性可以给使用硒陶补硒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