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王朝阳刘文飞杜哲张小雄
“以前茶园不修剪、不施肥,7亩地最多年收入多元,现如今,通过精细化管理,7亩高山茶园年收入达到10万元。我家在三四年前就脱了贫。”近日,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茶农张仁贵指着自家的7亩茶园,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早些年,对于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的张仁贵来说,家里的茶园管理靠自然生长,销售靠运气,家庭贫困的帽子始终摘不掉,还面对着要赡养两个孩子一位老人的重担,张仁贵的生活处于几近崩溃的边缘。现如今,张仁贵不仅摆脱了贫困的魔圈,家里还盖了新房,踏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张仁贵告诉采访团:“能有今天这好的日子,得感激大连村村支书谢立安,是他带领着村民发展茶园,改变了往日贫穷落后的面貌。”
张仁贵在修剪茶树
用“执着”带领村民发展茶园
大连村深处高山之上,产茶历史悠久,是高山茶园的优生区。村支书谢立安告诉采访团:大连村原有茶园余亩。早在年村子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茶园面积增加到亩。从一个没有主导产业仅靠种植玉米和水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先进模范村。
提及村支书谢立安,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跟着谢支书干,保证能脱贫致富。”早年,谢立安长期在山西煤窑工作,煤矿的工作让他累积下60余万的家底,谢立安赚了钱,却也时刻不忘家乡的发展。为了回报家乡,年他毅然辞职回乡,通过竞选当上了大连村村主任。
“要么就别干,要么就把村子发展好。”谢立安谨记父亲的叮嘱。年,谢立安看着村子经济萎靡,村民致富没有门道,他想依托村里原有的亩茶园,带领村民发展茶业。但村民并不买账,宁愿依靠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微薄收入,也不愿冒险种茶树。执着的劝说农户因地制宜,改种茶树,一些村民竟去镇上相关部门告状,即使如此,谢立安并没有放弃。年谢立安紧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他的促使下,大连村退耕还林以种植茶树为主,村里茶园面积快速发展到亩,茶叶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年,谢立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这更加鼓舞了谢立安带领村民致富脱贫的信心。退耕还林后茶园面积增加了许多,根据市场需求,谢立安谋划着给村里建了个茶厂。年,在谢立安的带领下大连村克服种种困难,第二个茶厂屹然建立起来。为了激活大连村发展产茶业的活力,谢立安将茶厂建在了茶园里,既体现出他对茶叶的情怀。更是他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做了深入打算。
谢立安为记者讲如何采摘茶叶
用“真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站在大连村的高山茶园上,放眼望去,茶树重叠,漫山碧翠,56岁的谢昌胜斜跨一小竹篓,手脚麻溜地采摘着鲜嫩的茶叶,不多功夫竹篓里铺起了一层新鲜茶叶,渴了喝口水,热了擦把汗,嘴上不停的说着话,手上不停的采着茶。
“我家也种植着10多亩高山茶园,已经采完了,今天来这采茶再赚点钱。”谢昌胜告诉采访团,自己家的茶园一年能收入到6万多,在这给其他茶农采茶一斤有十几到二十多不等的回报,如果采的多一天能收入多元,比外出务工强百倍。“村里能发展茶园,这得多亏谢书记,是他带领村民发展茶园,让久居大山里的贫困户也能发家致富。”谢昌胜满怀感激地说。
在大连村,像谢昌胜这样凭借发展茶园产业和依靠采茶赚钱的茶农还有很多。
现如今,在谢立安的带领下,大连村摆脱了长期被贫穷困扰的魔圈,村民家家发展茶园,户户有了产业,村里对未来的发展也做了长久谋划。
谢昌胜正在采摘茶叶
谢立安告诉采访团,以前,大连村深居大山,自然灾害频发,村民家里多是因灾、因病致贫的,而且村民居住的比较分散,资源不能聚集产生效益,出一趟山不容易,导致村子经济发展滞后。现如今,全村户人全部搬出深山,住在山下的小区里,日子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团了解到,大连村目前有两个合作社,茶农采的茶叶可以根据自愿原则交给村里合作社。目前,有60多户茶农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根据统一管理、修剪、施肥的形式,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对谢立安来说,时下,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带领村民依托乡村振兴的东风,进一步拓展产业,让大连村在以茶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再把乡村旅游做成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