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陕川边界小城,顺河走二十里水路,抵达

回顾自己的旅程,有时候会怀疑,我平凡的双脚真的踏足过这些传奇河山?

陕西南界,与秦岭隔汉江相望的是大巴山,范围包括川、甘、陕、鄂、渝四省市边境山地。

大巴山又可分为米仓山和狭义的大巴山,其界线便是一条流经川陕的河流——任河。汉江以南、任河以西为米仓山;汉江以南、任河以东则为狭义大巴山。

而我此刻便乘船漂游于这条分界线——任河之上。

//寻找瓦房店

任河是一条特别的河,民间传说里,实长.4公里,是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源出重庆城口县和四川万源市,自南向北劈开大巴山脊,流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境内,在陕川交界处留下壮观的“三十里峡”。随后又折向东流,在紫阳县城西南角汇入汉江。在陕西紫阳县境内的流长达56.9公里,是县内仅次于汉江的一条大河。紫阳县境“三山两谷一川”,“两谷”指的就是汉江峡谷和任河峡谷。

我乘坐紫阳当地一艘通乡镇的客运班船,从紫阳县城“紫阳港”出发,沿任河逆流而上二十里,去寻访一个叫“瓦房店”的小地方。

关于瓦房店,好多人都不陌生,只要去过紫阳的人,应该都会顺路去瓦房店看看。一来是它名气不小;二来是离县城只有约十来公里,较近;三来这里有观光茶园,是紫阳茶的主产区之一。再一个,从县城到瓦房店也是任河风光最美的河段之一。并且,它还是不收门票的。

而我之所以要来这里看看,最大的原因,是它的名字吸引了我——

“瓦-房-店”,三个字念出来,有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新质朴,我想看看这里是什么样的。

船行任河之上,一路看不完的高山、村落、吊桥和渔船。

二十里太短,很快就绕过一个山头,前方水面尽头闪出一个极小极不起眼的山咀,上面隐约有古建筑和古风古韵的廊桥,那就是瓦房店了。

船停瓦房店码头,从码头沿台阶上行,没两分钟,我就进入了瓦房店这个小世界。

//小小的山咀

这个小小的山咀三面环水,一面沿山梁向上攀升。“三面环水”,环的是不一样的水,西侧是从汉中镇巴远道而来的渚河,也是一条大河。东侧是瓦房沟水。南侧则是任河。收纳了渚河和瓦房沟来水后,任河在瓦房店山咀前汇聚成一个小有规模的湖泊。

和水面比起来,山咀陆地面积小得很,从紫阳县城通往县境西北的紫燎路经过山咀,在这绕了一个弯,瓦房店街道沿道路而建。弯转完了,街道就完了,前后目测不过50米。

大约有不到二十户人家和一所小学校坐落在这个山咀之上。

此外便是古建筑。

最显眼的是一座清代的两进古院落——北五省会馆,也即清代时候,由陕西、山西、河南等北方商人集资修建的商业会馆,保存有戏台、过殿、正殿和一座鼓楼。印象最深的是,戏台那个院子里有两棵几百年的老桂花树,树冠遮蔽了整个戏台院子的上空。

会馆正殿内外有非常精美的清代壁画。建筑上的彩画还装饰有金箔。可见当时商人们花费了大量资财修建这座会馆。

北五省会馆旁,有一座三开间的古建,是四川商人所建的“川主会馆”。沿山梁而上,在一片茶园之间,还有一栋正在修复的徽派风格的建筑,那是江西商人所建的“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

川主会馆

这三座会馆,构成了“瓦房店会馆群”,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去的时候,文保单位正在对建筑和彩画进行修复。

//瓦房店往事

这样一个袖珍的小山咀,真的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曾商船往来,繁华似“小汉口”吗?为什么眼前所见,除了寂寞,还是寂寞呢?

查资料才知,瓦房店在清代至民国时,因为汉江航运发达的原因,又有任河、渚河两水交汇,曾是上达巴蜀、下通荆湘的一处水运码头,产自川北、陕南的茶叶、生漆、桐油、黄麻等曾源源不断地聚散此地,天南海北的商人汇聚于此,建起了五省六馆十七家商行。

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汉江航运停止,瓦房店“繁华住、风流歇”。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康水库(瀛湖)修建,瓦房店古街和大部分建筑被淹没,居民迁往邻近的向阳镇,“小汉口”逐渐从地域中心蜕变为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的一个水码头。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而今的瓦房店声名又起,水路既美,又恰好在紫阳茶区,如果想感受陕南的水乡韵味,从紫阳县城到瓦房店这一路再适合不过了。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0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