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六个城门,每道门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座城,承载了一段历史,记录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是一个地方最耀眼的文化符号。

浚县古城

古时修筑的城池不是随便盖的,而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修建一座城不但注重位置风水,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城池的坚固易守和出行的便利,还要体现出这座城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亮点。

城门是一座城池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象征着这座城的威严和祥宁。就像是一个人的门面,体现着这个人的气质和风范。

允淑门

地处豫北的浚县古城共有六座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处正门,还在西城正门北侧留有允淑门、水驿门两处便门。

为什么其他三面只有一个正门,唯独在西城建了三道门呢?

这就跟西城外的大运河有关了。古时大运河一直都是水上运输的重要河道,浚县古城外大运河畔好几处货运码头,为了便于城内百姓到码头拉纤装卸货物,才在修建城池时在西城多留了两道便门。

浚县古城西大门北侧的允淑门原名“观澜门”,最初的时候门洞上建有一座钟楼,百姓俗称“钟楼门”。崇祯十四年(年),浚县知县李永茂引用《诗经.小雅.鼓钟》诗句中“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这句话,在观澜门左侧城墙壁上题刻“允淑”两个字,寄寓吉祥美好的意思,后人便将观澜门称作“允淑门”了。这道门向东通往县衙,门外是明清时期浚县城最大的水运码头,向南便是当时最繁华的鱼市街。

允淑门

水驿门

再向北是水驿门,向东通往北大街仓口(俗称北仓口)。明永乐二十一年(年),由于运河漕运发达,南北商船络绎不绝,各地官员往来不断。为了更好地发展漕运繁荣经济,朝廷在浚县城设置了平川水驿官署和驿丞,专门负责传递军报公牍、接送官员,驿站就设在水驿门内,门外又是一处繁华的水运码头。

浚县古城东南西北四座正门上各建两层高楼,俗称城门楼。四座城楼雕梁画栋、檐角高挑蔚为壮观。

西门城楼题额“长清”,意寓长治久安天地清明,故而西城门叫做“长清门”。城门横额上题刻“西瞻行翠”四个大字,意思是站在西城楼,可西望太行群峰苍翠,壮美景色尽收眼底。

东门城楼题额“长春”,意寓四季如春岁月静好。长春门城门横额题刻“东望澶云”,“澶”是古时澶州(今濮阳西南)一座古湖的名字。意思是说站在东城门向东望,可以看到澶湖上升起的白云。

南城门楼题额“叠翠”,叠翠门城门横额题刻“南控黄流”,浚县古城南城门外近处是峰峦叠翠的浮丘山,远处是千年奔流的古黄河,寥寥6个字描绘了南城外壮丽秀美的景色。

浚县古城北门楼题额“拱极”,拱极就是拱卫北极星,意寓拱卫国都。拱极门城门横额题刻“北迎紫极”,紫极即北极星,“拱极”和“北迎紫极”意思差不多,“拱”和“迎”都是表示敬意的意思。

古时的浚县城四个主城门外还有一个半圆形的小城,这个小城叫瓮城,是跟城墙连在一起保护主城门的防御性设施,只是后来遭到破坏拆掉了,修复古城时考虑到如今太平盛世,瓮城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而且影响行人出入,便舍去了这个防御工事。

古代城池瓮城城门跟主城门的方向互不相照,一般是顺着城墙的方向朝左右开的,这样设置易守难攻,大大提高了防御性能。

浚县古城以往的瓮城城门都是朝左开的,也就是出西门向南,出南门向东,出东门向北,出北门向西,形成了“四门不照”的独特景观,可惜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浚县古城西城门

一座城的城门就有这么多的讲究,每道门的命名和题字都暗藏玄机各有寓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到古城游玩,要想玩出品味,就要用心读懂这座城的文化,才能真正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0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