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虚线范围为当代信阳市的行政区划范围。秦朝末年的信阳地区主体属于从九江郡分设出来的衡山郡,这个衡山不是指现今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天柱山。此外,东部的固始和北部息县等地分属九江郡和陈郡。
西汉时期的信阳地区主要被四分。市区、罗山、光县、新县属江夏,潢川、息县、淮滨属汝南,固始属六安,商城属庐江。依然处于分受如今信阳市以外地区管辖的状态。
六安国除,由四分变成三分。笔者不太理解,大别山阻断着南北交通,为什么此时信阳大部分地区受南方行政单位管辖,而不是相对交通便利的北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北朝。
曹魏时期分汝南、江夏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今潢川县),这是信阳本土设立的第一个二级行政单位。同时北方的汝南郡这是也把郡治迁到了新息(今息县)。可以判定这时的信阳地区经济和政治地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晋朝统一后,信阳地区被五分。不过本土诞生的弋阳郡此时辖区面积大增,越过大别山直接管辖到了长江北岸,如今的黄冈市全境均属弋阳郡。此外,图中的义阳国后来几迁治所,在东晋时期迁到了平阳县(如今的信阳市区),逐渐成信阳的前身。
到了隋朝,原本主体在湖北一带的义阳郡只剩图中部分,辖着信阳西部地区,俨然成了信阳地区本土的行政区划。而此时辖东部的弋阳郡郡治在光山县。此时的信阳东部西部都是(yiyang)郡,北部息县、淮滨一带属汝南郡。
唐朝变化不大,主要是改名。义阳改申州,弋阳改光州,汝南改豫州。此外光州治所迁回定城县(今潢川县)。
宋初,申州先改名为义阳军。后为避讳宋太宗赵光义,改名为信阳军,这就是如今信阳名称的由来。在行政辖区上,与唐朝时变化不大。
元朝改蔡州为汝宁府,然后把以前平级的信阳、光州等地都纳入其所属。这个汝宁府的辖区面积相当于现在的驻马店、信阳、阜阳三地市。随便吐槽一句,元朝当政者进行行政划分,一般是用的屁股去思考。
明朝这一带依然属于汝宁府。有意思的是,这个汝宁府的辖区和建国初信阳专区的辖区十分接近。对了,说个容易误会的事,这个系列图集里的汝阳是如今的汝南县,不是如今的汝阳县。
清朝时光州重新成为二级行政单位。元明清时期信阳的行政建制一直存在,只是大多数时候降级成无辖县州,类似现在的县级市。地位不如宋朝及之前,所以图中没有。
民国初年,信阳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成了汝阳道的治所所在。如图中所见,汝阳道大概辖有现今的信阳、驻马店、南阳三地市。
建国初期,曾有个潢川专区,算是光州行政建制的传承。辖有东部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淮滨八地,这再加上浉河、平桥两区,相当于现整个信阳市的行政辖区。不过只存在两年多,便被并入信阳专区,所以不单列。图中为潢川专区并入后的信阳专区,还辖有如今驻马店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年驻马店的设立,逐渐成现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