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佳节
在新会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鱼灯高挂
大小、形态不一的新会鱼灯
寓意着安康、吉祥
作为我区非遗项目之一的新会鱼灯
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一起去看看
新会鱼灯已有多年历史,在新春或者中秋佳节挂鱼灯是新会的民间习俗。鱼灯是喜庆欢腾的吉祥物。有人说,点燃鱼灯是点燃心里的花好月圆。
钟松友是新会鱼灯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拯救曾一度面临失传的新会鱼灯制作技艺,她和丈夫李严坚持手工制作鱼灯30多年。
见到钟婆婆时,她正在制作一盏鱼灯的鱼身。
新会鱼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松友:“首先将削好的竹篾量好尺寸,制作鱼灯的框架,框架做好之后就贴底纸,底纸贴好之后就贴红纸。”
30几年来,钟松友夫妇一直坚持用自己手工制作的浆糊来制作鱼灯。
新会鱼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松友:“外面买的浆糊很稀,贴不了鱼灯,我们用的浆糊是用糯米粉和白醋煮成的,很牢固。”
钟婆婆告诉记者,制作鱼灯,她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年逾七旬的钟松友从十多岁已经开始接触制作新会鱼灯,结了婚之后开始和丈夫李严一起制作新会鱼灯,丈夫负责扎鱼架,她负责糊鱼皮,分工合作,夫唱妇随。
新会鱼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松友:“十多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学做,结婚后才开始自己制作,等到年丈夫退休后就一起专注制作鱼灯,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了。”
看似简单的鱼灯,制作工艺却繁琐讲究,从扎框架,给鱼皮上金粉,贴鱼皮,再用铁线链接头、身、尾,每一步的工序都要做得细致,十分考验功夫。
老人回忆说,以前他们夫妇在新会五显冲市场卖鱼灯,当时也有不少人做鱼灯生意,但是他们的鱼灯一摆出来,其他的鱼灯档口就主动搬走了,可见他们制作的鱼灯还是很受欢迎的。
作为传承人,钟松友不仅把这项制作技艺教给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平时也到学校、文化馆教小朋友制作鱼灯,她希望,这项技艺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让小朋友从小接触鱼灯文化。
新会鱼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松友:“希望新会鱼灯制作技艺可以传承下去,教给儿女,以后也希望他们教给孙子孙女们,让其可以传承下去。”
虽然扎鱼灯的民间艺人日渐减少
但也很庆幸依然有像钟松友、李严夫妇一样
一直坚持扎鱼灯几十年的民间手工艺人
正因为有他们的坚持
让我们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得以广为人知
-
-
讲到中秋
又怎么能少得了中秋必备的月饼?
在双水东凌村
就有一间一直坚持制作传统豆沙月饼的饼家
用传统味道打动人们的味蕾
临近中秋,双水东凌村这家路边小店——凌香饼家,总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吸引大家的正是这里的特色传统制作——豆沙月饼。
53岁的老板张启盛,是凌香饼店的“话事人”,盛叔话自己做饼35年,这份手艺从他爸爸起到现在,已经传承了两代人。
凌香饼家老板张启盛:“产品质量过得关才行,不过关顾客不回头,就维持不到经营,一般正常情况,顾客接受你、信任你,买了吃了你的月饼好会再来买。”
做饼多年,盛叔说最重要是质量,这个小小的豆沙月饼,由内至外盛叔给了十成十的心机,如馅料怎样才做得松沙、香甜、软糯,就有考究,其中一个秘诀就是新鲜。
凌香饼家老板张启盛:“做月饼的豆沙最紧要是新鲜,即煲、即煮、即磨,即煮豆沙,这样才行,豆沙如果靓,会有一股豆香味,如果不靓、不新鲜,就会有酸味。”
除了馅料,饼皮同样重要,饼店老板娘阿兴姨就做的一手好饼皮。
凌香饼家老板娘阮彩兴:“皮薄馅靓,皮薄、馅多些,吃下来口感就会好,月饼就好吃。”
讲话间,老板娘手中不停,一个个皮薄馅靓的月饼在娴熟的技巧中诞生,晶莹剔透,丰满油润,想像一下就知道有多好吃。
豆沙月饼是甜馅广式月饼中最经典的味道之一,制作豆沙月饼的过程,从挑选材料开始,历经洗豆、浸豆、煮豆、搅拌成浆、过滤、压榨、炒制等过程,还有手工包馅、打饼、抹蛋液、烘焙、摊凉、包装成品等,工序和要求十分讲究。
几十年来,盛叔的店铺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就开始制作月饼,因为是家庭式制作,他们没有具体的销售计划,多人买就加班做多些,基本每天售馨。
经过前期的月饼馅料制作、手工搓粉做饼、到最后的扫蛋液入炉,再经由时间与温度的烘烤,色泽金黄,香味四溢的豆沙月饼就出炉了!刚做好的豆沙月饼吃起来香、滑、甜、糯,但饼皮稍微有点发硬,等放凉了豆沙回油后饼皮就会软化,口感更好,真正的皮薄馅靓、香沙软糯,正是以前的味道、传统的感觉。
有时候吃月饼
更多是感受那份和美和情怀
又到一年中秋时
在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时候
大家一起吃着传统的豆沙月饼
感受家乡的情怀,特别幸福的味道吧!
运营丨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媒部
记者
林雪莲、关素娟、区浩铭、李冈
编辑丨韦宇涵?
责任编辑丨陈长灿?
来源丨新会电视台《今日新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