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衣橱变迁

<

严格说,我的母亲没有衣橱,只有两只枣红色的木箱。每到六月,母亲要晒伏,那箱子便会抬到院子里,我们就会粘在旁边看宝贝。箱子一打开,就有好闻的樟脑味,母亲还用不起樟木,箱子是普通的榆木,箱子里放了一小袋白亮亮的樟脑丸,防虫蛀,味道就是它散发出来的。隔了几十年,一想到母亲的箱子,就能闻到那个味。

(图片由作者提供。)

母亲的箱子,就是我们眼里的魔方,一打开五彩缤纷。箱子里叠的板板正正的衣服,一件摞一件,都是母亲平时舍不得穿,要等出客或者过年才穿的衣服。箱子里还有母亲农闲时做的白底黑面的布鞋、母亲出嫁时的红盖头、姐姐过周外婆家送的银项圈、户口本、建房证这些重要的票证……都是我们平时见不到的,能不稀奇吗?母亲晒伏,我们看稀奇,再毒辣的太阳都不在意,趴在箱子口,看母亲把东西一样样从箱子里拿到竹床上,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去湿除霉。年年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口箱子,就那么几样东西,都是母亲的青春年华和饱满日子,母亲晒不够,我们看不够。

我成家时,跟先生强调:其他不讲究,衣橱得要一个。我的衣服比母亲多得多,我又比母亲潦草,没有母亲把衣服叠成四角方正的本事和耐心,生活节奏也不允许我取一件衣服翻腾半天,拿起来还到处是折痕。

先生如我所愿,一套六门衣橱摆在家里,占了一面墙,是当时非常气派的结婚家具。橱子里有高低横杆,挂长长短短的衣服,裤子有专门的夹子,拦腰一放,简便无痕,四季衣服都挂在里面,门一开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网络。)

转眼,我的女儿要出嫁,新房买好,装修的主张她自己拿,明确提出要拿一间屋出来做衣帽间。一万多一平米的房子,一间屋少说二十平方米,还要装修,二三十万做个衣橱,太奢侈了吧?我有点恨自己,怎么像当年我的母亲一样,难以接受呢?好在我只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口,我知道不能用我的眼光来规范孩子的生活,就如当年的我不愿意受母亲约束一样。

新房装修完毕,女儿专门带我去参观,衣帽间当然是重点。好家伙,推开门,围着墙的三边,原色板做成大大小小的格子,挂着长短羽绒服、夏衫长裙,连帽子都有一个支棱开的架子安放,五颜六色的帽子顶在撑子上面,像一把七色伞,各色丝巾、胸花、鞋子,一一在下面配色登对,组合风格各不相同,有上班的端庄,有郊游的随意,有喝下午茶的放松……女儿说,她的这些衣帽连同配饰都在电脑里,科学管理,随心搭配。这巨无霸、高科技衣橱真是开了我的眼。我敢说,它是每个女人的梦想。我的母亲看到外孙女这样的衣橱,啧啧赞叹,笑的合不拢嘴。

(图片来自网络。)

女人爱衣,也爱衣橱。一个家族,三代女性衣橱的变化,能看到时代的发展,光阴的脚步。

责任编辑:刘雅婷

美编:刘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7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