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靠一把修脚刀脱贫致富入选全球减贫最

“老师,我当上我们修脚店的店长了!”

刚刚下班回家的余莎莎坐在沙发上揉着疼痛的小腿,看着学员发来的消息忍不住微笑起来,一时间身体上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作者

刘欣怡)

作为修脚行业的一名讲师,余莎莎已经在紫阳县技师培训基地工作三年了,从一开始对这个修脚的畏避、误解,到现在全家都在这个行业内就业,她觉得自己在这个特殊的“三尺讲台”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正午时分,位于紫阳县河堤路上的修脚体验室里挤满了前来体验免费修脚服务的顾客,身着白色制服的学员们穿梭其间接待着乡亲们。

“我们的免费职业培训以期为单位,每一期有12天,从讲授理论到实操练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三天里让学员们来到免费修脚体验室见习,每个人都必须完成‘21双脚’的任务,这不仅是考验他们操作,更是让他们体会这个行业工作的任务和强度,对以后的就业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站在一旁的余莎莎绷紧了神经,她知道,对每一个学员而言,这不仅是培训的最后一关,更是检验他们能否真正掌握修脚这门技术的关键一环。

见习开始没多久,余莎莎发现一位学员面露难色,原来是第一次面对有轻微糖尿病的顾客,有些手足无措。于是她上前熟练地弯腰为顾客卷起裤腿、褪下袜子,试了试浴汤的温度,随后便将顾客的一双脚放在了盆中。按、揉、捏、搓,于老师自如的动作,配合着按摩还轻声对于不同的穴位进行说明。

按摩完毕,她将操作的主动权再次交给学员,站在一旁继续观察,等到学员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她终于展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用纸巾擦了擦额角滑落的汗滴。

紫阳作为一个有35万人口的小县城,光贫困人数就有近10万。近年来,紫阳县按照“龙头企业+政府推动+培训基地+贫困户”的培训就业脱贫模式,实行定单培训、定向就业。

技能脱贫的“紫阳模式”在陕西全省推广,两万“紫阳修脚师”身怀“脚”技闯天下,年揽金逾8亿元,全县从事修脚产业脱贫的超过1万余人,带动4万多人受益。

今年5月15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由紫阳县选送的“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并排在了中国案例的首位。

如今,余莎莎的班上不乏从外地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他们大多数家境贫困、早早辍学,对他们而言可能最大的出路就是外出务工,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建筑、汽修这样的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还时刻存在着工作环境带来的人身安全隐患。而对现在他们来说,参加免费的修脚职业培训后只要能够考核通过,他们就掌握了一门技术,抓住了一次就业机会。

“只要这些孩子能够踏踏实实的从普通技师做起,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就能远远超过他们在工地上不稳定的收入,而但凡更努力一些就能像有的学员一样,早早的就成为高级技师、甚至当上副店长、店长。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赶上了扶贫的好政策,可惜的是,大家都免不了对这个行业有一些偏见,更对免费培训和就职待遇存在着怀疑。”

18岁的李长春第一次跟着父母走进修脚培训基地时,心里充满了抗拒,“刚开始我觉得修脚是一门卑躬屈膝的职业。”这个腼腆的紫阳少年初中就在职校读书,缺乏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让他感到了人生的迷茫。

进入修脚培训基地后,在余莎莎的讲解说明下,李长春第一次对于修脚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这不仅是一门正道的职业,更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中医的针灸、按摩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国术’。”

其实,在修脚这个行业里,技师的收入远远高于讲师。很多学员对于余莎莎的选择很惊讶也很疑惑,可余莎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大家都去市场上当技师了,又哪有人来培训这些孩子呢?成为老师一直都是我的梦想,虽然这个课堂有些特殊,但一样能培育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迄今为止,余莎莎已经参与培训了多期的学生,她亲眼见证了无数学员从失学少年成长为行业的优秀人才,走出这片他们以为自己永远也走不出的大山,过上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对我而言,收到我的学员发来的好消息,这份快乐是赚再多的钱都比不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9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