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歙砚之都声韵远驰歙县古韵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news/a_6169084.html

徽城的街道建设较早,据弘治《徽州府志》载,宋绍定六年(年),曾整修西门至三庙门街,孝义坊至兴贤坊、州学前街;次年,又重修郡治前街,共二百六十余丈。从此,“通衢以离淖”。经元、明两代的整修和发展,城内“康庄坦然,市肆辏集”。到明嘉靖四十五年(年),府城已有府前街、大街、十横街,小北街、上北街和南街;县城已有东门头街、县前街、后街、驿前街和上路街;城外有渔梁坝街。清至民国初,府城增西街,县城增玉屏街。民国中期后,府城有阳和街、中心街、西南街、小北街、大北街、南街、斗山街;县城有上路街、新民街、后街;城外有西关街、北关街、渔梁街。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歙县名茶和贡菊被列为国家珍贵礼品,还有著名的三潭枇杷、富岱杨梅、徽州雪梨、三口蜜桔、三阳山核桃等。

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太白楼

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斗山街

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名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叶氏贞洁坊等,犹如一幅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述说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阳和门

又名东谯楼,原名钟楼,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是直通老街居民区的大门。东谯楼和南谯楼原为矗立在歙县古城双套城门内旧徽州府府衙的一部分,最早建于宋宣和年间,咸丰之后,谯楼屡坏屡修。宣统元年(年)加以修缮。

紫阳书院

全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徽州歙县,郡守韩补始建于南宋淳六年(年),初建在徽州府南门外紫阳山麓,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元代至元年间迁于南门内,延二年(年)又迁于南门外,后毁于战火。明洪武初,重建于歙县县学右之射圃。

歙县街巷

内有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斗山街为徽商集中居住地,以许、汪、杨、王四宅为代表,浓缩了徽派民居建筑风格,街面铺设青石板,街巷幽深。街首处“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木牌坊,为明太祖朱元璋感恩赐建。大北街为府城商业区,店面琳琅,浓郁古风仍存。该街朱家巷口有“豸绣重光”坊。打箍井街以打箍井得名,井圈凿箍,为罕见。井边方士载宅为明大学士许国府邸部分遗构,现辟为许国生平展览馆。中山巷为阶梯型古巷,基本保持清末风貌。

练江石桥

练江上有万年、太平、紫阳三座明代石桥。万年桥建于明万历元年(年),9孔,长余米,为县城通往北乡及黄山、太平之枢纽,桥东端原建有石坊,额题“北钥云龙”、“道岸津梁”,今不存,桥名万年,表永固万年之愿。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5年),16孔,长.8米,为徽州各县抵府之枢纽,是安徽省最大的古石桥,享有“千里江南第一桥”之美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阳桥位于城东南渔梁坝下,初名寿民桥,因西临紫阳山而得名,建于明万历年间,9孔,长米,宽10米,高14米,为县内古桥最宽最高者,往来船只不落帆桅即可从桥下通过。

渔梁坝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街两侧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歙砚和徽墨

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徽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

徽墨制作已有多年的历史。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始创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

徽派盆景

中国盆景重要流派之一,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多年的历史。

名镇名村

由于历代战火波及较少,歙县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韵犹存。歙县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许村镇、渔梁村、棠樾村。

许村镇位于歙县西北部,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是古徽州通往安庆、池州的必经之地。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余处。6年,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名录里,许村古建筑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15处元明清古建筑。

渔梁村位于歙县徽城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雏形,整体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处。村落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是颇具特色的古徽州商业街巷。

棠樾村位于歙县郑村镇,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闻名于世。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几乎全部采用石料筑成,是体现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作,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尤为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

棠越村牌坊

歙县还有大量未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千年村镇,如溪头镇蓝田村等,在这些村庄仍然保留着千年古貌。

牌坊之乡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民俗

歙县传统上分东南西北四乡,风俗迥异,除了共同的节日以外,各地还有不相同的风俗节日,西乡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田的“四月八”、潜口的“六月二”等,民间都要筹集款项,建台演戏,四乡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镇上来交流销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