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中茶树坪

白癜风发病 http://m.39.net/news/a_5927655.html

都说宁陕不产茶,要喝茶得买外地的茶叶,旧时来了客人,便用浮麦茶、漆叶茶、锅巴茶这些代用品来替代茶叶。偏偏在梅子镇一个叫茶树坪的地方却长着茶,这个故事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在汶水河左岸半山腰有一个面积10余亩的缓坡地,名叫茶树坪,这里土质厚实,光照充足。传说在清朝的时候,这块坪就是一个茶园,在离这块坪不远处有一座古庙,庙里的和尚从外地回来时带了一些茶籽,并将其种在茶树坪。

民国14年,也就是年,由于天旱粮食歉收,加上疾病肆虐,有梅氏兄弟二人从紫阳县红椿镇尚坝乡回龙湾走出家门,一路北上,历经千辛万苦走到宁陕县梅子镇生凤村茶树坪,看到这里西面环山,一条小河从山脚流过,便在这里落了脚安了家。第二年,兄弟二人又将家里其他人都搬到这里,从此就在生凤村扎了根。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茶树坪上的茶树也被砍伐掉改种了粮食,但地名被保存下来。

时间再一晃,又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物质不再匮乏,生活也越来越好,当年搬迁而来的兄弟二人纷纷开枝散叶,但乡愁依然还在,就是那一缕茶香。托人从家乡带回几株茶苗,依然还种在茶树坪,这块坪再一次长出了茶树。

记者站在坪前,虽然还没有入夏,但是中午的太阳在连续晴了几天后,变得火辣辣的,站在阳光里,要不了多久,头上身上的汗就顺着毛孔钻出来。

梅氏兄弟的后人梅柯友忙着把我们让进屋,土墙的房子把热气阻隔在屋外,纷纷落座后,记者仔细端详起他。60岁的梅柯友一张嘴,还是地道的紫阳话。“紫阳人喜欢喝茶,但是本地没有茶叶,我们就从外面找茶苗、茶籽回来种,慢慢地就有了一点规模,现在村里又把茶叶当做一个主导产业,茶树是越种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梅柯友说的产业,是梅子镇年10月在生凤村打造的省级农业园区,这个园区由亩茶园、亩天麻园、亩魔芋园构成,总投资约2万元,茶叶是其中的重头戏。

说起为什么会把茶叶作为发展重点,生凤村党支部书记邱桂芳说,村上党支部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过深入调研,觉得当地老百姓有种茶的传统,再加上“茶树坪”这个自然环境都不错的招牌,决定动员群众,依靠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本村低海拔缓坡区有利条件,发展茶产业,引领当地村民走种茶致富之路。

在帮扶单位省引汉济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村民到西乡茶园基地现场学习取经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方式,该村的千亩标准化茶园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

年,该村八庙片区已投资万元,完成土地平整亩,茶苗种植亩。年,茶园扩园新种植茶苗亩,茶园规模达到亩。同时产业道路、喷灌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均已完成,农产品加工及仓储厂房于年11月已投入生产。

生凤村省级农业园区目前流转19户贫困户土地共.53亩,累计用工49人。园区建设成熟后,预计可以解决贫困群众人从事园区农产品生产、人从事服务业就业,年人均增收10元。

茶树坪,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地方,如今又恢复了勃勃生机,40万株茶苗在这里茁壮成长,这块地变成了真正具有现代农业园区意义的“茶树坪”,也成为宁陕县首个在建茶园。

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道路改善,说起从前出行,邱桂芳和梅柯友都把头摇的像“拨浪鼓”,那时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让村民真是望“路”兴叹,窄窄的土路上只能过摩托车和三轮车,地里的农产品和茶叶要拿出去卖,就只能靠肩挑背驮走几十里。

而现在,28.4公里的水泥路连接了生凤村5个村民小组户人,年底合龙的梅子大桥也将飞跨汶水河,出行越来越方便,产业也在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主抓茶叶这个绿色产业的同时,生凤村还引导农户发展天麻、猪苓、魔芋林下种植以及林下养蜂。天麻种植达到13.5万余窝,猪苓种植10.3万余窝,养蜂达到箱,魔芋种植达到亩。

茶树坪的变化,是一个窗口,它让外界看到了这里的盎然生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2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