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9.html

作者:高飞

原创小说:《行走在秦巴汉水间》连载之四十二:在水一方

安康地皮薄,八山一水一分田,周围差不多都是浅土层石山。只是因为这地方气候湿润,潮气大,雨量丰沛,庄稼才勉强能够生长。紫阳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是山区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地少人稀,山上风化的石头层上锤头大的,只要是有点土的地块,当地村民都掏挖地种上了蚕豆、点上玉米,栽上了红薯。地薄,土质差,产量低,高山地带的村民一年四季,多吃的是红薯,包谷糁,浆水菜。地少,土地精贵,地边上栽的是桔树。桔子皮红汁鲜,酸甜可口,个子不大,人称金钱桔。洞河、大米溪、月池台最多。每年十月桔子下来,安康菜市场上来的二道贩子常来采购,路内职工也常托工区的熟人为自己捎得带卖。

吃得不行,住的穿得也不行,山上的村民住的多是茅庵草舍干打垒的房子,房前种有毛竹,站有芭蕉。从下向上望去,房屋隐没在竹林里。烧的茅草树枝,烟熏气打房墙熏得黢黑。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月池台山下不远处就是汉江。晨早,山成逗号,没了独立形象,云低垂。灶堂里钻出的炊烟直直上升,比云还高。穷,冬天天那么冷,山上住的村民有的大人娃娃赤脚打片,有些一家人扯一块被子,多有近亲结婚。我在铁路法院刑庭的时候,有一年,地方法院堆积的案件太多,院里派人协助办案,知道这些地方由于贫困,拐卖妇女的案件较多。

紫阳县属于全国贫困县。境内万山重叠,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构成“三山两谷一川”的基本轮廓:汉江由西至东横贯全境,任河由南向北纵流入汉江,两条河谷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区、北部凤凰山区及其东部的蒿坪河川道。列车进入襄渝铁路安康~紫阳段,一直是沿江而上顺着北面山脚下的汉江边边道前行。

依山傍水的月池台在岚皋、汉滨、紫阳三区县交界之处,属于岚皋县大道河镇下面的一个自然村。汉江对面是大道河镇,下游是火石岩水电站。一坝锁汉江,高峡出平湖。溯洄从之,搭船过江,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清晨,江面云遮雾罩,站在工区的半山腰,看不到山下人影,却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歌。陕南是民歌之乡,工区插过队的人,时间长了,跟着山歌的调调,换词不换调,也能吟诵几句,用以解闷:

紫阳的山来紫阳水,

山美水美人也美。

一座哪铁桥江上飞,

我与阿哥来约会。

三年前我们插了队,

友谊把我们连在一起。

阿哥的英俊我陶醉,

阿哥的聪明我敬佩。

工区青工的粮户关系在大道河镇,人是紫阳工务段的,工区的人今在紫阳,明在权河,段上经常调整,歌词中自然少不了紫阳二字。

夏日的月池台江水荡漾,蝉声四起,叫声此起彼伏,到了中午热浪在空气中扩散冲撞流动,烤热水塘,烤蔫茅草叶子。工区门前,农民挖开的尻子大的红胶泥地里种的玉米,由于土地瘠薄,缺少肥料,如营养发育不良的孩子穗小杆细,只有喜湿耐晒的红薯仍然蔓子扯的老长,像一位善良的母亲拼命的为土里的茎块吸收着养分。

晴天的月池台,晨雾似少女脸上的面纱,轻轻地从江面撩起,露出了她少女般美丽的面容,让人心动。雨天的月池台,雨雾似莽撞的少年横冲直撞,缠绕在山腰里,将工区裹在了晨雾之中。工区没水没电,缺取暖做饭的柴碳。后来将爱人宋延琴从桥隧工区调到车辆段的闫彤说,他那时候从安康去工区看宋延琴,提篮里提的都是蜂窝煤,那时候他们跟前已经有了女儿闫静,安康那个地方冬天阴冷,大人娃娃都在那,宿舍里不搭炉子根本不行。有一回段上轨道车给万源列检所送料,司机段新安给他打来电话,说:“闫彤,我们一会给万源送料,你给宋延琴有什么送的东西,赶紧拿过来装上车,到时候车过月池台,我给你撂上一把闸,你人下车后一把将东西卸下去。”爱人路北玲与宋延琴在一个工区的党新民说:“那时候,我每个星期天去工区,前一天就把菜早早地买好,第二天大早从东站坐通行车到西站,再坐安康到达县的慢车,将菜蔬送到工区。宋延琴说,那会工区又没有电视,有电视,也没信号,那些男的下雨天没地方去,除了分组出去检查线路,搞好防护。多数时间,只能囚在宿舍打打扑克,解解心焦。那会社会上又卖的没有麻将,工区又看不到报纸,新工中延安来的人多,别的地区招来的人少,每到这时候,一群人凑在一起划拳行令喝酒,有时图个痛快,扯开嗓子面对汉江,也嘶喊上几声紫阳山歌和家乡陕北民歌,来驱赶和排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一日,与在月池台养路工区当过工长陈伟晋谈起往事,陈伟晋说,那时工区的艰苦程度现在根本就无法相比。我们才去紫阳的时候,开始在大米溪。襄渝线交接后,把我们分出来分到月池台。月池台这个地方名字好听,但条件艰苦,我们去时住的是铁道兵撤走后,撂在半山腰的干打垒平房。陕南的山高路陡,从山底下往山上爬,像攀云梯样直上直下,爬二百七十二个台阶。台阶又立又陡,一脚踏空摔下去,轻者断胳膊断腿,重者没了小命。上山小心翼翼,下山小心翼翼。脚踏石阶,那才叫脚踏实地。线路上干活回来,浑身架子散的,腿软骨石筛,上一次台阶不知要歇多少回。桥隧工区的住在山下,养路工区的人住在山上,住在山上的我们,每次下班回来爬台阶爬熬了,转身望着车站底下的房子,会羡慕地说:“唉!看人家桥隧工区,住在山下多美气,不用像咱们上完班还要爬这么高的几百米的台阶。”有时下班回来路过小道河代销店时,1块2毛5分钱买上一瓶湖南产的“洞庭湖”酒,熬了,坐在半山腰,咬开瓶盖,一人喝上一口,站起来继续攀登。

陈伟晋说,月池台只是个乘降所,工区的人住在山上,没电没水,点的是油灯。后来段上给工区配了台施工用的发电机,开始放在山下,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抬到山上,因为夜里巡道工出去要掂手灯,手灯用的是电解电瓶,电解电瓶要充电,充电没有发电机不行。他说,我们刚去工区那会,管内每天只有一对安康~达县对开的慢车,外面的人进不来,山上的人出不去。工区的人在站台上见了身上背的背篓,皮肤黝黑,头上拢的帕子,打着赤脚山上下来的农民也不打招呼,后来惯了,彼此才有了往来。

他说,山上的人苦,家徒四壁,家里没一样值钱的东西。时间长了,工区的人看见可怜,经常将不穿的衣服送给他们。山里人长心,也常将自己舍不得吃,换盐巴的鸡蛋提来便宜买给送给他们衣物,帮助过他们的人。他说,那时候工区又没自来水,陕南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工区吃的都是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开始我们不知道,有一次,山上转去了看到村子人洗菜,扫梢刷尿桶用的都是那水。才知道那水脏得很,回来后,这才想办法从山腰上另外压了条管子,另外引了一条饮用水。

他说,那会儿人又洗不上澡。陕南夏天热,男的还好,不行了,下班回来到汉江边上去洗个澡。女的不行,天热了只好在工区灶房里烧上一大锅水,把脸盆端回宿舍里擦下身子。到了冬天就不容易了,天冷,工区本来做饭就没有煤,时间长了,实在没办法了,只有等到什么时间去安康了,到分局浴池去洗个澡。他说,工区苦不要紧,关键是一个个年龄大了,找不到对象。他说,他当工长那会,知道年轻人找对象不容易。有时候听到他们说,别人给他们说了对象,到现在两三个月还再没见过一面。很是同情,也很难过。有时候,知道了,便给他们一两天假,有人问上了,谎称派他们回段上领材料去了。

陈伟晋说,那时候,沿线工区流行的有句顺口溜叫:“工作硬梆梆,抽得祝尔康;工作很辛苦,抽的红公主;工作很一般,抽的红塔山;工作日把欻,抽的阿诗玛。”人们都刚参加工作,心疼老人兄弟姊妹,顾家,抽的只是价钱最低廉的城固“红公主”。

问他今天的养路工工作有什么变化。他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现在的工务养路工区养护分开了,维修是机养车,养护垫竹片,而且都是天窗点内作业,干活早就没有洋镐,养路都是机械化,用的最少的也是单头内燃镐。基大改整治,处理翻浆冒泥,不用人工挖,全是土拱布,塑排板。钢轨由过去的43轨换成50轨,从50轨换成60轨,现在60轨又换成了无缝线路,采用焊接,区间正线双线全是自动闭塞,过去的无缝线路连调节区都没有了,先进的很呐!枕木正线1公里根,全是灰枕,间距是毫米,3型轨枕宽得很,铁路发展的早已不是咱们以前看到的那个模样,现在的咱们已经落伍的不是一点点了。

问到他原来呆过的月池台工区现在还存在不存在。他说,早就不在了。82年他调走不久工区就撤了。现在的沿线工区生活条件,劳保待遇比以前好得很。单的棉的工衣都有,我们那会,发的劳保服单棉就那一身,哪来的棉衣棉帽。

陈伟晋和他爱人张秀芳插队时跟我都在一个公社。俩人在枣园,我在南窑则,彼此有着同样的经历。加之我调入法院还是他爱人帮我认识的她家楼上邻居帮的忙,彼此之间自然多了些走动联系。那些年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只有一个女儿的他俩人退休后,虽然在安康、西安都有房子,但是为了照顾外孙子,现在都随女儿住在山西大同。时间一晃好多年过去,三个人再没见过面。视频里我看见他气色还好。结束连线时,他祝我身体健康,我也同样祝福他一家人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作者生活照

高飞,曾用名高和平。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插过队,当过民小教师。77年入铁路工作,干过列检,换过闸瓦,烧过锅炉,当过法官。为证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走出大巴山,早先搞过通讯报道。后因个人经历触痛,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作品散见《西部散文学会》、《今日头条》、《当代作家》《当代文艺》、《延安文学》和地市,路内报刊。创作有中篇小说《汉江在这拐了个弯》、《照顾好你哥》;连载《南窑则》、《山坡坡上开满了山丹丹花》;散文《我们走在大路上》、《山远月愈明》、《小镇》、《驴友》、《蟠龙川》、《射它个海阔天宽圆溜溜》、《老沟的腊月》《列车行进在西延线》《山上那棵黢树》《额吉》等50万多字的文学作品。

往期连载:

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的日子里:襄渝铁路

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的日子里:夜宿麻柳

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的日子里:公燕母燕

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的日子里:高桥背粮

陕北青年招工进陕南,行走在阳安和襄渝铁路的日子里:菜油米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0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