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华侨城)作为侨胞之乡顺德人远走八方,却总是会在龙舟竞渡时选择归乡,而如果不是亲自来到顺德,很难相信这里的人对龙舟热情有多高。城这边是高楼林立、城那边河涌里仍常年藏着年节时要出场的龙舟,端午时这些隐匿于城中、水底的龙舟将被一一抬出,一系列热闹的仪式完毕后,各个村子的龙舟手将划着龙舟,沿河涌逐村拜访。但并不是一切跟龙舟有关的民俗都享有热度,龙舟说唱就是其中之一,在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它一度濒临失传。“我们去寻访龙舟说唱老艺人,老人家七八十岁了,开始唱了几句都很高兴,一说到这门手艺可能后继无人,眼泪就下来了。”为了给龙舟汇制作纪录片,华侨城寻访遍了顺德杏坛的龙舟说唱老艺人,负责纪录片采编的几位“90后”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红着眼睛听着老人说唱,而将这一老一小两代顺德人串联起的,正是血脉中浓浓的龙舟情结。4.一只顺德龙舟的铸成龙舟的准确出现时间现在已很难考据,关于龙舟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从最初天子乘的游船到后来百舟竞渡的龙舟,当龙舟真正进入民间成为一种民俗活动后,大体的形制就基本固定了,由龙头、龙尾、干船、闸水板等几部分拼装而成,其中龙头龙尾则是整只龙舟的“舟魂”所在。梁伟东工作室的一角相比龙舟船体制造的大刀阔斧,龙头龙尾的雕刻更为精细。顺德大良的龙舟手艺人梁伟东从事这一行已经十一二年了,从他手中雕刻出的龙头龙尾已有百余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未完成品在他的工作室里散发着浓郁的樟木香气。龙舟手艺人(梁伟东)梁伟东几乎把每天的时间都交给了雕刻,一套龙头龙尾从最初的样稿设计,到雕坯、修光、上色等要经过十几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整个雕刻过程中有许多严谨的规则要遵守。正在创作中的梁伟东“传统来的龙头、佛像雕刻都要用樟木,这个是顺德这种雕刻的传统,有句话叫‘日晒万年樟、水浸千年松’,它是留存得住不容易腐坏的。”而龙头的角是用梅花鹿角制作成的,这一点则应了古书《尔雅》中对龙“角似鹿”的描述。“现在经济条件很好,有钱人家还是会给龙头贴金箔,龙须也会用拂尘来做的”,梁伟东常会遇到对龙头美态极其追求的客户,“以前龙头上色一般用黑白红,现在其实是美丽就可以了,毕竟大家都没有见过龙,都是在描绘我们顺德人的美好愿望。”5.离不开龙舟的当代顺德生活真正在当代开始打响“顺德龙舟”的名号还是因为顺德的龙舟队,早在年顺德龙舟就正式组了队,队员都是顺德本地平时喜欢划龙舟的农民,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支县级龙舟队。在密集的龙舟赛事背后,铸就的是由旧时顺德社庙沿袭下来的社群文化,人们因龙舟而生发出更为密切的情感。图为乐从镇龙舟大赛现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年后顺德本地的龙舟俱乐部逐渐形成规模,其中最负盛名的一支就要数顺德乐从龙舟队了,这支龙舟队在年完成了职业化,在近八年时间里单是冠军就摘取了个。龙舟汇正承载着这些荣誉记录者的身份,华侨城以建设博物馆为契机,将尘封在各个仓库的奖杯进行了清洁修复,为了铭记这些给顺德带来荣誉的龙舟队员,还在博物馆三楼的围栏上刻下了他们的名字,也正是这些名字支撑着顺德龙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前我们的队员平均年龄45岁,现在队员平均年龄25岁,年轻化、魔鬼训练,身体素质都好得很”,劳剑辉从年开始就是乐从龙舟队的领队,除了带队比赛、他还负责着顺德乐从镇的各项龙舟赛事组织,全年大大小小的比赛有一百几十场。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大良人,李显朋同样身处在不能没有龙舟的生活之中。从小就是“龙舟痴”的他是大良龙舟协会的会长,“我们基本每天都下水的,也要做陆地上的训练,大家热情很高的,能锻炼身体,又能增长团结的感情。”大良龙舟协会的会长(李显朋)尽管协会年才正式挂牌,但李显朋和他的龙舟兄弟们已经在一起扒龙舟多年了,队员们什么职业都有,养鹅厂的老板、农民、银行行长、公司职员,“我们都把这里当另外一个家,在一起训练迟到了、比赛输了就买个西瓜意思一下。”李显朋和他的龙舟兄弟们已经在一起扒龙舟多年了,队员们什么职业都有,养鹅厂的老板、农民、银行行长、公司职员在顺德不仅“村村都有龙舟队、周周都有龙舟赛”,龙舟更是如同这座城市交织密布的河涌一般,生动鲜活地穿游于每个顺德人的生活之中。华侨城在顺德承建的龙舟汇,正是对这种有生命力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未来在馆里将展出各项龙舟文化展、开设龙舟船模基地、组织亲子龙舟比赛等等。在这些举措背后,顺德华侨城将居民兴趣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社区空间的操作,在国内也是新的尝试。这种全新的社群关系意在将本土传统文化同鲜活的时代文化相融汇,以抵抗千篇一律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疏离感,给城市发展中容易被忽视的自我身份与情感的回归以响应,而这恰恰正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李晓东在华侨城“龙舟汇”博物馆中同样应用了“针灸疗法”,综合顺德当地风貌、人文系统来选择建筑的落点和形态,通过有张力的曲线表达龙舟行进的状态,同时也把顺德人性格里的张力激活出来,架在了水面上。通透又有遮阳的设计,让人们能在这个地方沉下心来,感受顺德与水的关系。(图
顺德华侨城)也正因此,华侨城以及它所承建的龙舟汇,一方面萌生于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同时在更大的语境之下,也是一种对人同自然关系在建筑方面的回应。人在自然的馈赠之下,与一方水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情感纽带,好的建筑则是这纽带上朴实且优雅的绳结,正如龙舟汇之于顺德。在这里,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将以龙舟汇为支点,得到和谐与慰藉,而顺德这个千年水乡的精神龙舟也将由此划向更远的地方。(图片雨田
摄)策划:三联.CRE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