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⑤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为权幸见疾()(2)又不能安亲()(3)乌有隳节危亲()(4)赍金帛往请()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强为应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而华自疑过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C.污为故书为击破沛公军D.名随以重覆之以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风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4.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5.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痛恨;使……安定;通“毁”、毁坏;携带(送)2.B3.(李华)想要从小路用车载着母亲逃亡,被叛贼抓住,(被迫)担任凤阁舍人的伪职,叛贼被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4.自以为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心悦诚服(自愧弗如、甘拜下风)5.(1)为人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2)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3)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4)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1题详解:(1)疾,属于一词多义现象,结合语境推断应该是“痛恨”,也可以结合成语“疾恶如仇”来确定意思;(2)能愿动词“能”后必然接动词,形容词如果作动词接了宾语,一般为活用,此处是使动用法;(3)结合课本知识做知识迁移,隳,《过秦论》里学过,是通假字,意思是毁坏;(4)赍jī,属于文言文重点词语,应该死记硬背熟练掌握,译为“带来(赠送)”,也可以从语法上来判断,其后接了宾语,应该译为“带着”。2题详解:A项,连词,才/副词,竟然。可见不同;B项,均表转折,意思是“但是”。可见相同;C项,动词,成为/介词替、给。可见不同;D项,修饰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可以翻译为“着”/介词,用。可见不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比如:间行,从小道;辇,用车载,名词动用;为盗所得,被动句;署,担任。4题详解:要做好此题首先要提取信息,然后加以筛选整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即上下文。首先查找提取“而华自疑过之”,意思是自认为超过了他,此句说明李华“自以为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心高气傲、刚愎自用、自命不凡)”,而后提取“华愕然而服”,译为惊讶地表示佩服,也就是心服口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自愧弗如。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能力。首先要准确解读“怜”的意思,应该是“怜悯、同情、惋惜”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分析情感倾向,注意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倾向,有的是通过文末的议论直接显露的,不过,通过议论直接表达观点态度的文字,就高考选用的材料来说,并不多见。更多的是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所叙之事自己来作分析。对于这样的材料,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倾向性。归纳概括的原则:(1)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2)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2.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提供选项的正误。(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答案(1)在开头段“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可见为人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答案(2)在第②段开头部分: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答案(3)在第③段,“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写他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答案(4)在最后一段“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后至执政显官”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参考译文:李华字遐叔,是赵州郡赞皇县人,年轻时为人旷放通达,外表看似坦率放任,内心却严谨持重。经过逐级科考,进士及第,天宝十一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宰相杨国忠的党羽亲信在任所骄横奸猾,李华出京行使职责,对权贵严加弹劾查办,毫不屈服,州县上下十分敬畏,因而被权贵所痛恨。安禄山谋反,唐玄宗进入蜀地避难,百官四散奔逃,李华的母亲在邺县,他打算从小路用车载着母亲逃离,被叛贼抓住,被迫担任凤阁舍人的伪职,叛贼被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李华感伤自己陷入危险祸乱的境地,不能保全名节,又不能使母亲安定,想要为母亲养老送终,但是母亲不幸亡故,于是退居江南。上元年间,朝廷征召他担任左补阙、司封员外郎。李华感叹地说:“哪里有毁坏名节并使母亲陷入危险的不忠不孝的人,还想要承受天子的宠幸呢?”就以生病为由不去任职。李岘在江南一带负责选拔官员,上表请求将李华安置到幕府任职,提拔他担任检校吏部员外郎。李华苦于身患风痹疾病,辞去官职,客居归隐到山阳县,督促子弟致力于农业生产,安于困窘生活。他晚年研究佛法,不很用心著书,只是写点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之类的文章,人们常常携带着金银布帛前往请求他写传作颂,他才勉强答应。大历初年,李华死了。当初,李华写成《含元殿赋》,把它拿给萧颖士看,萧颖士曰:“你的文章在《景福》一文之上,《灵光》一文之下。”李华的文章言辞绵密华丽,而缺少宏大杰出的气象,萧颖士的文风刚健爽朗放任洒脱,当时人们认为李华的文才比不上萧颖士,但李华自认为超过他。于是他创作《吊古战场文》,竭尽才思反复研磨推敲,作成之后,故意将它污损成旧作,把它混杂在摆放梵书的架子上。有一天,李华把书送给萧颖士阅读,萧颖士称赞文章精美,李华问道:“当今谁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它?”萧颖士说:“如果你加以精细研思,就能到达它的境界。”李华十分惊讶,深表佩服。李华乐于奖掖读书人,许多人的名气也因为他的缘故而显著,像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这些人,后来都发达到在显耀的官职上执掌政事。李华遭受祸乱,心怀悔恨,等到替元德和权皐撰写墓碣铭、撰写四皓赞,他文中用深情委婉的笔调表达对笔下人物的称颂,令读到文章的人同情他的心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贫乐庵记(金)耶律楚材①三休道人税居于燕城之市,榜其庵日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日:“先生之乐可得闻?日:“布衣粝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娱,或观书以自适,咏圣人之道,归夫子圭旦。于是息交游,绝宾客,万虑泯绝,无毫发点翳于胸中。其得失之倚伏,兴亡之反覆,初不知也。吾之乐良以此耳!”日:“先生亦有忧乎?”日:“乐天知命,吾复何忧?”②居士进日:“予闻之,君子之处贫贱富贵也,忧乐相半,未尝独忧乐也。夫君子之学道也,非为己也。吾君尧舜之君,吾民尧舜之民,此其志也。使一夫一妇不被尧舜之泽者,君子耻诸。是故君子之得志也,位足以行道,财足以博施,不亦乐乎!持盈守谦,慎终如始,若朽索之驭六马,不亦忧乎!其贫贱也,卷而怀之,独洁一己,无多财之祸,绝高位之危,此其乐也。嗟流俗之未化,悲圣道之将颓,举世寥寥无知我者,此其忧也!先生之乐,知所谓矣;先生之忧,不其然乎?”道人瞪目而不答。③居士笑日:“我知之矣。夫子以为处富贵也,当隐诸乐而形诸忧;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何哉?第恐不知我者,以为洋洋于富贵,而戚戚于贫贱也。”道人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吾子之谓矣。请以吾子之言以为记。”1.可填入第①段空缺处的虚词是()。A.夫B.哉C.欤D.矣2.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3.第③段中说“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赞扬了居士安贫乐道的精神。B.抒发了道人深受启发的喜悦。C.突出了居士谦虚自抑的品行。D.表明了道人认同居士的观点。5.第②段说理思路清晰,请加以分析。1.C2.运用整句,,节奏鲜明,强调了乐的具体内容,凸显了三休道人雅致充实的生活情趣。3.恐怕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对贫贱感到忧伤。4.D5.首先亮出忧乐相半的观点,再指出君子应具有的理想,接着分别从得志与贫贱两方面对比阐述忧乐的内涵,最后点明三休道人的忧乐。总分式说理,层次清晰,逻辑分明,增强说服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把握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和谐音双关法编一些速记口诀,比如:句尾词尾常不译,反诘语气常译呢,代词什么之哪里,兼词相当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认真复习,做好笔记,反思错题,及时纠正。本题相关句子是疑问句,“哉、矣”一般用在陈述句中,“夫”用在句首,排除ABD。故选C。本题考查赏析句式的能力。答题模式为:内容上写了什么,主旨上表现了什么,结构上照应题目和上下文,语言修辞上(句式)有什么效果。“或鼓琴以自娱”与“或观书以自适”,“咏圣人之道”与“归夫子圭旦”结构对称,句式整齐,从而朗读起来节奏鲜明,所以答案为:内容上写了有关乐的具体内容,主旨上凸显了三休道人雅致充实的生活情趣,句式表达上运用整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译文:身处贫贱的时候,应该把忧愁隐藏起来,表现出快乐的样了”,根据下文“何哉?(为什么呢?)”可知这一句在原文的答案为紧后面的内容“第恐不知我者,以为戚戚于贫贱也”,意思是:只怕不了解我的人,看我贫贱之时忱愁,就以为我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所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就是把原文中的原因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在做句子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句子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句的。这句话化用自诗经中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吾子之谓矣。”意思是“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可见表明了道人认同居士的观点。故选D。本题考查对段落结构的把握能力,即概括文段论述思路。要做好这道题不能孤立的看此段,而是应该联系上下文段来分析:首先第②段与上下文都有关系,所以文章第①段提出忧乐这个话题,第②段紧承第①段的中心话题阐述忧乐的具体内涵,第③段照应第②段进一步点明喜忧不形于色的观点。理清了三段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布局有助于对第②段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要用“首先……接着(其次或然后)……最后”等词串联。本段主要是湛然居士的分析总结,从段落层意看,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首先亮出观点“忧乐相半”,然后明确君子的志愿与忧乐的关系,并对举例说喜悦和忧伤的具体内容,最后点明三休道人的忧乐。本段采用总分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极富逻辑性,论证有力。考生要在语文高考中(文言部分)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对高中教材中的文言课文认真阅读,争取做到“逐字逐句”会翻译;积累文言的常用实词、虚词;准确把握词类的活用;善于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一、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把握大意,由后做起,句子翻译,重点词语。实词解释,注意迁移。若有不会,随它而去。二、几个具体的实用方法1.通过合理的组词来推断2.通过类似的成语来推断3.通过已经读懂的前文或后文来推断参考译文:燕京集市旁租赁房屋居住,在他的书斋上题名为“贫乐”。有个湛然居士登门拜访并且问他说:“能听闻一下先生论述快乐吗?”(三休道人)说:“穿粗布衣服,吃粗粝食物,听凭天性真诚生活。有时候奏琴自相娱乐,有时候看书自在舒适,吟咏圣人的道德话语,皈依孔夫子门下。就这样停息了与人交游,谢绝来访的宾客,所有的忧虑都泯灭消失了,心中没有丝毫挂碍。那些内心深处的患得患失,那些反反复复的兴起与消亡,我全都不在意了。我内心的欢乐大多出自这种状态吧。”湛然居士又说:“先生还会有什么忧虑吗?”三休道人说:“我以顺应天命为乐,安于明了自己的命运,我还会有什么忧虑呢?”湛然居士又问:君子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应忧乐各占一半,不会只有忧或者只有乐。君子学道,并不是为了自己。我希望我的君主是尧舜一样的贤明君主,我希望我的百姓是尧舜时期的幸福百姓,这是我的志愿。假使有一个人不能蒙受仁爱之君的恩泽,君子是以此为耻辱的。因此君子在得志的时候,地位足以用来推行大道,财富足以用来广泛施恩,不也很快乐吗?身处富贵仍能坚守谦逊的态度,自始至终都谨慎小心,就像用根旧绳子控住六匹马拉的车子。不也很忧虑吗?当君子贫贱之时,隐居避世,独善其身,没有余财引来灾祸,没有高位带来危机,这就是他的快乐,但感叹民风尚未淳化,悲叹至人之道濒于衰颓,举世无人了解自己,这就是他的忧愁。先牛您的快乐,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您的忧愁难道不是这样吗?”道人瞪着眼请,没作回答。湛然居士说:“我知道了,您是认为身处富贵的时候,应该把快乐隐起来,表现出忧愁的样子,身处贫贱的时候,应该把忧愁隐藏起来,表现出快乐的样了。为什么呢?只怕不了解我的人,看到我富贵之时高兴,就认为我因为富贵而洋洋得意,看我贫贱之时忱愁,就以为我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三休道人说:“别人有想法我就要加以揣测。”这句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啊!请根据您的话语把它写一篇记。写作指导: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贤人之退,未始不为进高三一轮复习:有关经典的加减法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打一个电话现代文阅读:神秘的眼镜写作指导:平出于公,公出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