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莞天然的生态屏障

5月上中旬,广东东莞迎来了雨季。周末,不少身着雨衣的游客沿着弯弯绕绕的山路爬上观音山。盘山公路的两旁开着颜色鲜艳的小花,随着海拔升高,云雾开始弥漫交缠。一些游客索性抛开雨具,任凭氤氲的水气贴面而来,以洗涤他们的疲惫。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在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樟木头镇,有一处山清水秀之地,这里山水相依、森林密布,清幽静谧的山林间隐藏着众多网红打卡地,被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这里就是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只要有空闲,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朋友愿意花上一个多小时来到这里。这里拥有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近年来,公园的游客每年达百万人次以上,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万人次。”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说。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坐拥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东莞这个制造业密集工业城市不可或缺的“绿肺”和天然的生态屏障。

据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介绍,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东莞市最大的综合性文旅景区,积极融入东莞“双实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经过二十四年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和完善,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24年前,观音山只是一座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荒山,24年后的今天,观音山彰显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

从年到年,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当初的一个荒山变成现在的青山翠林、景色宜人的康养福地和文化宝山。

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观音山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年,园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证。

陈景玉介绍,年,公园投入资金近万元,进行林相改造和特色花草种植,打造彩色森林带。加强了各景观树种及生态篱笆的种植,丰富了林相结构,美化了森林景观。观音山的森林覆盖率从0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92%以上。

“曾有专家组检测发现,公园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每立方厘米达多个,大大优化了空气质量,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陈景玉说。

如今,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长和繁衍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余种野生动物,园内群山连绵、林木葱郁,拥有东莞地区保护最好、最完整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苏铁蕨等国家保护Ⅰ级的濒危植物以及中华小鲵、穿山甲、猫头鹰、狐狸等受保护动物,保护并保持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依托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寒暑假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面向游客及各地中小学生开展博物馆参观、植树、认养树木、生态环境知识科普、研学旅游等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弘扬生态文明。

迄今为止,观音山每年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让30万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观音山还连续15年累计组织数10万市民免费参加全民健身登山活动。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等核心城市都在其1小时经济圈内,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于大湾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观音山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难题,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发展经济,是观音山面临的重要课题。

黄淦波给出的答案是:为绿水青山融合文化元素,让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交相辉映,深度呈现两者融合带来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为发展思路,确立以“生态建园、文化立山”为根本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独特道路,形成了“文化、经济、绿色”相协调的三位一体发展新路径。

陈景玉介绍,观音山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要建设5A级景区,为东莞这个工业城市的高品质发展和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作出更多的贡献,保护好原有生态资源的同时,持续积极践行国家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底色,我们必须始终把生态摆在优先位置。面向未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自然人文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文化新地标。”黄淦波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7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