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摄影视角下的传统文化陈玉茹偶视界

浙江平阳是木偶戏之乡,最鼎盛的时候曾有百多家木偶班社遍布集镇乡村,活跃广场庙会。平阳木偶戏经历代艺人创作、改编、移植,共积累大小传统剧目多个,包括单本戏、连台本戏、折子戏、现代戏及专门展现表演技巧的小品节目等,题材丰富广泛,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宫廷、家庭、爱情和童话故事,形式丰富多彩,天上人间、上下五千年、鸟兽禽类、虾兵蟹将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平阳人,我从小看着木偶戏长大,木偶非遗的魅力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年遇到了一个拍摄平阳木偶的机会,让我终于走入神秘的木偶世界,开启了一段与“偶”的对话。(部分作品请旋转手机横屏欣赏)

图为收藏在平阳木偶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的木偶戏手抄剧本。

“偶人”,也称弟子,是木偶艺人对木偶的称呼。一段樟木,经过技师的雕刻、打胚、上色、配饰和穿线,最后由演员操控其粉墨登场。“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偶人世界,在刻木牵丝里演绎着人生百态。“偶人”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也是理想的世界,那种瞬间略过的神情直接对应着心灵的真实,似乎可以与现实的人沟通对话。偶与人、“偶人”与“人偶”,难道有清晰的边界吗?“偶”乎?人乎?“偶人”或“人偶”乎?平阳木偶老艺人卓乃钟收藏的清朝木偶造型。木偶剧《高机与吴三春》全剧木偶原型画像。木偶头和腹笼的工艺变化

木偶结构由木偶头、胸、腹、背、臀及手脚、线牌头(或称线板、琵琶头)等组成。木偶头的材料由木头、泡沫、报纸、石膏等不同材料根据需要制作而成,木偶的腹笼包括胸、腹、背、腰、臀等部位,达到3个木偶头的长度,腹笼在过去均用竹篾编织成篓,胸、臀部稍大,腰部稍细。旦角的胸和臀部要突出些,腰部要细软些。解放后,木偶的腹笼用铅丝扎成,较为牢固。

明清时,木偶身高20—30公分。民国至解放初期,木偶增高至40公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木偶从40公分增高到60公分,如今身高达到80公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木偶腹笼均采用泡沫塑料雕刻,泡沫塑料非常轻巧,同时粗细修改也方便,操作起来轻巧灵活。

“木偶戏行头——头盔”平阳木偶剧团的各类木偶角色造型,有传统戏中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也有现代剧和儿童剧的偶人造型,丰富多彩,神态逼真。木偶戏神田都元帅的雕像。

平阳木偶戏的舞台对联均为“汉陈平创造傀儡戏解平城之围,田元帅传承木偶技艺从古至今”。上联内容说明,平阳的木偶戏源于汉代,为汉代陈平所创,而传承者则是唐代杭州人田公元帅,所以平阳木偶戏向来以田元帅为祖师爷。

平阳木偶剧团前身为“平阳县乐声社傀儡公班”,从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多个春秋,图为年,已经98岁的第三代传承人张增周(中)、第五代传承人张景羽(左)和第六代传承人章云区,在张增周老人家中一同切磋表演《白蛇传》片段。国家二级演员黄孝德(左)正手把手指导其学生裴峰表演经典木偶剧《徐策跑城》。平阳木偶剧团创作的大型廉政木偶剧《知县与轿夫》。国家非遗平阳木偶传承中心木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庄玉簪与她的木偶们。国家一级演员平阳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应爱芳操纵着提线木偶,演绎她自编自导的“贵妃醉酒。年6月12日,大型木偶戏《高机与吴三春》舞台布景现场。年6月2日,大型木偶戏《高机与吴三春》排练场景。年6月12日,大型木偶戏《高机与吴三春》全体演员与木偶合影。大型木偶戏《八仙过海》(年拍摄于平阳木偶传承中心日常排练场)年11月27日,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首演《高机与吴三春》。此剧根据温州民间传说改编而来,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戏融合了瓯剧、瓯绣、剪纸、瓯塑、瓯绸等本地非遗项目,在木偶造型和舞美方面展示了浓郁的本土传统文化特色。注:-年拍摄于国家非遗平阳木偶传承中心。陈玉茹自由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参展摄影师

编辑:杨炤龙

在线影展年度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目前已经开始申报。据不完全统计,在年度中国摄影家协会批准入会名单中,有90余人申办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入选在线影展的作者,其作品除了在影像中国网长期展示,还有机会被精选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7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