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地下室大门被撞开,赵云彬颤巍巍走下阶梯,借着手电筒的光线,地下室已是一片狼藉。
书籍、小家电全部被淹,赵云彬的目光扫过,停在了地上一个漂浮的物件上——那是一只破旧不堪的樟木箱,表面颜色暗淡,金属部件全部生锈,仿佛一艘搁浅的小木船。
“啊!”赵云彬发出一声痛苦的低吼,他几步冲上前去,将樟木箱抱在怀里,泪水不争气地直流下来。这只樟木箱是他的至宝,与自己经历过无数磨难,母亲当年的嘱咐历历在目,它已经成为母亲的再现,赵云彬怎会舍得丢弃......
年,上海市的赵云彬16岁,读高二,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这一年,父亲赵友善经朋友介绍,去三明市给大女儿张美欣置办了几只价值不菲的樟木箱作为嫁妆。其中一只小的樟木箱被留在了家里。
这只紧实的小樟木箱,色泽金黄,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打开盖儿时更是芬芳扑鼻。平日里,母亲便将这只小樟木箱放在被柜上,里面收纳着她与父亲的名贵服装。从没想到,这只箱子,会成为自己在艰苦岁月里最忠实的伙伴。
年初春,赵云彬即将参加上海市向延边地区援助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母亲李凤英为他打理行装。临行前,李凤英将家中的小樟木箱取出,里面的贵重衣物都搬了出来,然后把赵云彬即将带往边疆生活的物什装了进去。
赵云彬不解地望着母亲,问她要樟木箱做什么,李凤英说:“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将来路途遥远,你要有一件像样的东西跟在自己身边,当作是家人的陪伴。”
火车驶向辽阔的北国疆土,赵云彬时常望向窗外风景出神,想念着上海的家。忽然,列车停靠一站,外面传来广播:“上海知青的行李已运到。”赵云彬连忙起身,在堆积如山的行李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樟木箱,欣喜地搬回了居住的土炕房。
在寒冷的山区生活了一年后,由于口粮供应不足,赵云彬的身体每况愈下。李凤英得知后寄来一包白糖,还在信里说箱底有40元钱让他备用。赵云彬打开樟木箱一看,真的有母亲留下的“应急钱”!感动之余,他立即拿出钱去买蜂蜜补身体。
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上山下乡运动逐步收尾。年,赵云彬考入大学,从北疆辗转至南昌求学。这期间,樟木箱一直跟随在他左右。
年,赵云彬分配到广东珠海一所高中任教。在每一次转折中,樟木箱都成为他唯一不变的伴侣。
年,赵云彬在珠海退休了。整理行装准备返沪时,他坚决要带走这只古老的樟木箱。太太劝他扔了它,但赵云彬说这是自己与母亲之间最深的牵绊,不可能抛弃。樟木箱最终还是跟着他回到了上海老家。
年秋,强台风“白兔”来袭,赵云彬上海老家的电闸跳闸,地下室被洪水淹没。樟木箱也在浑浊的水中翻江倒海。第二天,赵云彬赶回老宅查看灾害,一眼就看见了狼藉的地下室和漂在水面的樟木箱,顿时红了眼圈。
这只樟木箱已经66岁高龄,表面颜色暗淡,充满刮痕,所有的金属都已经生锈。赵云彬庆幸箱子里的内容物未受损失。一位收废品的见状表示出高价收购,但赵云彬愤怒地拒绝了。这只箱子随自己五十年,他舍不得丢弃。
经过后续处理,地下室恢复了原状。赵云彬将樟木箱重新收纳在卧室一角。他时常抚摸樟木箱破损的表面和生锈的铜件,那些伤痕都让他回想起当年波折的岁月。
赵云彬感慨万千:“我们都走到暮年了啊。”他决定,这只樟木箱会陪他渡过人生最后的历程。
这个樟木箱,是一个母亲对远在他乡儿子的牵挂与不离不弃的关爱。它承载的不仅是衣物和生活用品,更是母子深情。岁月流逝,赵云彬和樟木箱都历尽风霜,但这份深情从未褪色。
这也体现着中国人崇高的伦理道德,子承父业,不忘本。樟木箱记录了一段不能抹去的历史,见证了一位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命运。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警示后人:不管经历多少风雨,家国情怀和母亲的嘱咐都要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