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与木雕结缘五十多年,70多岁的张参忠出生于木雕之乡,浙江东阳。
“两朵梅花,一朵完整的在前,要刻浅一点,一朵在后,要刻深一点。”左手持刀,右手执斧,张参忠在椴木板上打毛坯。不一会,两朵深浅不一的梅花绽放于他的手下。与木雕结缘五十多年,70多岁的张参忠出生于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生于斯长于斯,少年时期的张参忠在木雕文化的侵染下,对这门手艺心生向往。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成功拜师学艺。“我父亲说,要学手艺就要学好,要做‘上皮子’。”张参忠回忆,“这是我们那的方言,意思是做的豆腐皮时,浮在最上面那层好的皮子。”学艺之初,师傅让张参忠从基本功练起。“刀怎么用,怎么磨都是基础。”他说,“用刀时要把手劲用到位。光是把木雕的底做平,我就用了一年的时间练好。”练完基本功,张参忠开始雕花。从梅花开始雕刻,他雕坏了好几百朵后才雕出一朵合格的梅花。“师傅说,这样就可以了,符合标准。我那一天都特别快活,觉得自己进步了。”张参忠说。花、树、山水、鱼鸟、人物……这么循序渐进着,张参忠跟着师傅学了三年,也开始自己设计图样、自己雕刻。“我雕的第一幅作品是用在柜子上的如意图,有蝙蝠、松树和小山。”多年过去,他还记得自己独立设计完成的第一幅作品,“20公分长,雕在樟木上。”学成后,张参忠在家乡开起了木雕厂。年,张参忠一家受到合肥工艺美术厂的邀请,离开浙江东阳,来到安徽合肥继续木雕艺术的传承。他成为美术厂木雕车间主任,他的妻子张洁萍成为车间木雕师傅中的一员。厂里出产的木雕远销海外。“在合肥,有很多现代木雕都是我们做的。”张参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美术厂由于效益问题关门。张参忠做起了自己的木雕厂。“现在我们厂里的木雕都销往新西兰等地。”他说。张参忠的小儿子自小看着父亲带学徒,继承了这门木雕手艺。“做木雕,首先要爱好,其次要有物质基础。”这是由于木雕手艺需要长期学习,难以短期出师的现实。多年来,张参忠带出了四五十个徒弟。徒弟们更是来自五湖四海。“老家的,安徽的,还有沈阳的,都有人来找我学。”他说。已年过七旬,张参忠仍坚持木雕创作。“他是爱好这个,一天到晚不出去,现在每天都能做八小时。”妻子张洁萍说。“我会一直把木雕做下去。”张参忠对木雕的热爱多年不变。年,张参忠一家离开东阳,来到合肥,继续木雕艺术的传承。左手持刀,右手执斧,张参忠在椴木板上打毛坯。不一会,两朵深浅不一的梅花绽放于他的手下。张参忠摸着自己的刀具:“工具很关键,刀磨得不好是雕不好的。”张参忠的木雕作品,深浅不一,极有层次感。张参忠正在雕刻一幅主题为“红楼梦”的木雕作品。这一主题也是他所偏爱的。“我雕的是‘菊花诗社’的场景。”他介绍,”已经快完成了,还有细节部分要处理。“年过七旬,张参忠每天仍投入八小时进行木雕创作。张参忠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从小一起长大的妻子张洁萍也深受木雕艺术浸染,夫妻二人当年来肥一起在工艺美术厂工作。家中满是自己设计、雕出纹样的家具。坐在沙发上,张参忠翻看自己的作品集。张参忠的得意之作《红楼梦·元春省亲》费时3年多完成,图样由自己设计。他和妻子展示家中保存的画样。(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徐慧冬/文符秀云/图)